|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廬山山水風光的古詩名句)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16 | |||||
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廬山山水風光的古詩名句)雄奇險秀的廬山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駐足,他們頗有興致地揮毫留下大量精美詩篇,我們熟悉的毛主席、蘇軾、李白、白居易、孟浩然、陶淵明等都曾以廬山為題材作詩,今天我們選取了其中六首,你最喜歡哪一篇呢,歡迎留言討論。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主席的這首詩寫在1959年7月1日,當時中共中央正在廬山召開會議。6月29日他趁閑暇之時,登上廬山。面對奇峰險峻,云霧繚繞的奇幻景色,以非凡的胸襟和樂觀的情懷寫下了這首意境高遠的壯麗詩篇。 詩人雄渾豪邁的氣魄古往今來無人比之,《七律•登廬山》以非凡的氣勢開篇。廬山凌空屹立長江之岸,山峰奇險,氣勢雄偉,詩人登上山巔,極目遠眺,江河山川盡收眼底。 此時的美英孤立中國,蘇聯背信棄義,在詩人的眼中,這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頸聯詩人將想象馳騁于長江上下,西望武漢,九派之上,彩云當空,黃鶴高翔;東眺三吳,波濤滾滾,霧靄繚繞,蒼茫幽遠。全詩氣象恢弘,音韻鏗鏘,展現了革命家才有的偉岸與胸懷。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的《題西林壁》寫在1084年,是他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時所作。瑰麗奇美的山水,撲朔迷離的政局,觸發了詩人的感慨之情,遂寫下了了這首不同以往的以言理為特點的詩作。詩人前兩句運筆描景,后兩句以景寫理。 詩人從廬山的正面與側面看廬山起伏的山嶺與聳立的山峰,遠近高低的不同角度,分別可以呈現不同的模樣。詩人最后兩句寫道,分辨不清廬山的本真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若要看清事物的整體與全貌,就必須摒棄主觀與成見。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在廬山建有白居易草堂,可見他對廬山的獨寵,他寫廬山最具代表性的詩作就是我們熟知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在廬山的大林峰,風景奇美。這首詩是白居易817年,在江西九江做司馬時所作。 詩人寫道,四月的平原百花已凋零殆盡,高山古剎的桃花卻剛剛盛開。我常為逝去的春光無處尋覓而倍覺感傷,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了。詩人似信手而寫,但細讀則被其深邃的意境所折服。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733年,孟浩然在回鄉之路途經九江,在潯陽眺望廬山時寫下《晚泊潯陽望廬山》。詩人乘著輕舟遠行幾千里,經青山無數,但始終未曾遇見向往的名山,直至遇見廬山才喜出望外,遂以簡潔淡雅的文字,傳遞出悠遠濃郁的情思。 詩人開篇遺憾而寫,揚帆幾千里,沒有遇到一座名山。直到在潯陽城外停下船,才見廬山香爐峰。下片寫詩人飄搖的思緒。曾經讀過慧遠法師的小傳,永遠懷念他的塵外之蹤。慧遠法師的東林精舍近在眼前,只在日落之時聽到陣陣鐘聲。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是725年前后他經廬山時所作。詩人站在廬山瀑布前,感嘆洪流奔騰而下,似珠花迸發的壯觀,他將瀑布之美寫到了極致,令人嘆為觀止。詩人以多種寫作手法展現瀑布之美,蘇軾贊其“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指李白)”。 廬山的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的煙云,遠看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掛在山前。崖壁上飛騰的瀑布像是有著幾千尺,讓人以為是天上的銀河流淌到了人間。李白奇特的構思與夸張的想象,使這首詩有著奔放空靈的神韻。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417年也即歸田十二年后在南山(廬山)所寫,此時東晉搖搖欲墜,作者心緒復雜,感慨良多。陶淵明最后一次為官只有八十多天,回望他的官場之路,一直處于糾結與憤懣中,回鄉務農,歸依田園,或許是他最好的選擇。 陶淵明尤喜南山,這里寄托著他的人生向往,也是他靈魂的棲息之地。詩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出了他恬淡與自適的生活場景,怡然自得,其樂無窮。傍晚時分,南山的景致是最佳時分,霧氣山間繚繞,飛鳥結伴而歸。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歡迎留言。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