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重重疊疊山的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9/18 | |||||
重重疊疊山的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出處:出自宋代徐俯的《卜算子·天生百種愁》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占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生塵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天生百種愁”,詞一開頭,就將胸中萬斛愁情,噴薄而出,這也是和花間委婉含蓄的抒情風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會掛斜陽樹呢?這句看似無理的話,實際上表達的是一種趨近極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對靜止,沒有強烈的動詞,寫的是所思之人遠山外,詞人舉目遠望,唯見斜陽照處,煙霧迷茫,綠樹青山,好似披掛著滿樹愁緒。詞人觸景生情,于是就產生這種形似無理、實卻情深的語言。 “綠葉”二句承上語意,描寫詞人所見景物:樹上綠葉,樹下芳草,還有那飛舞其間的啼鶯,都是當時的景致。由于詞發端情緒激越,至此則略一頓挫,節奏上趨于舒緩和平穩。就詞意而言,說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觀樹,遂覺滿樹愁情,而今冷靜觀察,才知樹自為樹,人自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極妙。綠樹芳草,欣欣向榮;黃鶯當春,自鳴得意,與人邈不相涉,唯達其理者體其情也。這里雖宕開一筆,但卻使詞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開始具體寫所愁的內容:“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從這兩句看,主人公懷念的是一位絕色佳人。此詞,由于筆墨有限,不能對佳人之美作細致的描繪,往往只是揀最傳神的地方點染幾筆;這位佳人輕盈的步履、美妙的聲音,一直縈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疊疊的山巒所遮斷,佳人億而不見,便產生難以排解的愁怨。這兩句既與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結尾二句,為實寫。 結尾兩句“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是用借喻手法來寫愁。徐俯這里是說,愁自外面向主體襲來,要借客體的力量把它擋住。他用山來構成重重疊疊的屏障,企圖阻擋憂愁的侵襲;然而仍然阻擋不住,則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來路為何和山有關,蓋因所思之人斜陽外、山那邊,這里是照應開頭。起首以樹比愁,結尾以山遮愁,前后照應,渾然一體。這個借喻新奇工巧,歷來為人所稱道。 下一句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 這個句子出自于張岱的《九溪十八澗》,全文為: 九溪十八澗,山中最勝處。 昔久聞其名,今始窮其趣。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 白話釋義:一重又一重的山上,有著彎彎曲曲的路,路旁的小溪里流著丁丁冬冬的泉水,山上遍長著高高低低的樹木。 九溪十八澗的詩句同時也是一副對聯,“重重疊疊山,曲曲折折路”為上聯,下聯為“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 這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這幅對聯運用了疊字反復的手法,寫出了山間的美麗景色。各組重疊詞都恰到好處地描摹出了不同景物的特點。“山","泉","樹"都是名詞,詞性把握的好。運用疊詞、排比的手法,句式工整節奏感強。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