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贊美三峽詩句名句(關于贊美長江三峽的詩句)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29 | |||||
贊美三峽詩句名句(關于贊美長江三峽的詩句)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青年李白離開了他居住多年的蜀地,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他的目的地,是湖北、湖南一帶的楚國故地。 當船行駛到宜昌的荊門山前,三峽的江水流入開闊的江漢平原,眼前的景色突然豁然開朗,年輕的李白不禁詩興大發,將旅途至此的感受,眼前所見之景,縱情地抒發在自己的詩里。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山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云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 李白的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么,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不過,這首著名的詩,與其說是寫荊門山,倒不如說寫的是三峽。因為荊門山本就位于三峽地區,它處在長江三峽的東口,與對岸虎牙山隔江相望,形成了一道長江出三峽入江漢平原的門闕。 但或許是詩名的緣故,再加上這首詩的風格大氣瑰麗,與一些“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三峽詩歌截然不同,才讓不少人忘記,它原來寫的也是三峽。 長江三峽,位于中國的腹地,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跨重慶奉節縣、重慶巫山縣、湖北巴東縣、湖北秭歸縣、湖北宜昌市,全長達193千米,沿途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風景奇絕壯麗。 2006年,三峽大壩的建成讓“三峽”二字舉世聞名,而在國內,長江三峽上百里的壯麗卓絕,早就在被古人記錄在了歷史之中。 關于三峽的最早的故事是一段大禹時期的傳說,相傳禹治理完岷江、江州的洪水后,從江州東下來到了三峽,開始了疏浚三峽的工程。 晉朝郭璞《江賦》云:“巴東之峽,夏后疏鑿。” 《淮南子·修務》里說,禹先是決巫山,令江水得東過”,即鑿開了堵塞江水的巫山,使長江之水能夠順暢東流。然后,他又鑿開瞿塘峽“以通江”,開西陵峽內的“斷江峽口”,終于使長江順利通過三峽,向東流注大海,解除了水患對長江中下游的威脅,而上游的四川盆地終成糧倉,號稱“天府之國”。 當然,古人關于此地的文章里,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那篇我們都學過的《三峽》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里的這篇散文,將三峽四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風景展現得一覽無余。在古代寫三峽的文章里,無人能出其右。到了唐朝,瑰麗的唐詩的光芒才能與之抗衡。 在唐朝,許多詩人都曾游歷或路過三峽,并為其寫下動人的詩句。而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更是與三峽緣分不淺。 除了《渡荊門送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早發白帝城》、《上三峽》等都是與此地有關的名篇,不過李白多是游歷天下時所寫,所以詩風都大氣瑰麗。 而一生命途多舛的杜甫,則因戰亂曾在夔州居住,在憂國憂民中寫就了不少關于三峽的詩句。其中的一首《閣夜》,就是一首流傳度與藝術魅力兼具的佳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歲末時節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晝。破曉時軍營中鼓角聲更顯得悲壯凄涼,銀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 夷歌”之聲。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最終也成了黃土中的枯骨;人事與音書,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這首《閣夜》,是作者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對峽江壯麗的夜景,聽到悲壯的鼓角聲,因而感慨萬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國家的戰亂,由歷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圖在內心超越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詩。 詩中雖有悲涼哀傷之情,卻亦有壯情和超然之意。 詩人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甫律詩中的典范性作品。明代胡應麟稱贊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 如今,千百年過去了,華夏大地早已繁榮昌盛,四處安康。杜甫這首詩中的種種悲壯,我們已無需再親身體會。但三峽的水依舊千年不變的湍急流淌,三峽的山依然雄奇俊秀的相對而立。 2006年5月,全長約2308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線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的名字再一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從三峽大壩建成起至今,已成為國家5A級風景區,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它同三峽地區數十個著名的景點名勝一起,組成了三峽全線的魅力所在。 而關于三峽的美景與美名,正在被無數曾經到此的游人們,傳遞得越來越遠......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