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與大雁有關的詩句(描寫大雁的現代詩)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7 | |||||
與大雁有關的詩句(描寫大雁的現代詩)☀ 中國好詩詞,風雅頌古今!中國好詩詞打造最純粹的詩詞分享平臺!品讀、鑒賞經典詩詞歌賦,分享、交流精美原創文學。不一樣的文學閱讀體驗,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歡迎各位關注,同時也歡迎各位投稿!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鴻雁作為審美對象,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鴻雁是隨陽之鳥,它雖然在季節和環境的渲染下帶有“秋”的意象,但它與蟋蟀、鳴蟬等秋蟲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蟲潛鳴,是對寒冷的畏懼和哀嘆;鴻雁南翔,則是對寒冷的抗爭,對光明與溫暖的追求和向往。聽秋蟲之淺吟低唱,不免產生物華將盡的寂寥之感;看鴻雁之布陣南征,則令人心境開闊,精神振奮。故秋蟲的審美基調表現為凄清低婉,鴻雁的審美基調則主要表現為遼闊高遠。 一、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奮力飛往南方越冬。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二、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托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 “鴻雁傳書”的“來龍”即傳說有著兩個版本,一個是“男人版”: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后,漢昭帝繼位,漢匈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匈,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后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并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漢使聽后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后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蘇武因此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外交官,而“鴻雁傳書”一時亦被傳為美談,這只虛擬的大雁就從此成為了中國郵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雛形。 有關“鴻雁傳書”,民間還流傳著另一個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為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尋筆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鮮血寫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家書,讓鴻雁捎去。 三、以鴻雁喻人生際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以“孤鴻”、“哀鴻”的悲鳴來喻人生遭遇的凄涼悲慘。如《詩經·小雅·鴻雁》中有:“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該詩寫使臣行于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后人常常以“哀鴻”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2、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取鴻雁春秋遷徙,一生漂泊無定,沒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涼悲苦。如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期寫的,蘇軾用比興的手法,以縹緲的“孤鴻”喻“幽人”,孤鴻驚恐不安,心懷幽恨,揀盡寒枝,都不肯棲息,只得歸宿于荒冷的沙洲,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心情與處境的寫照。 3、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飛往南方越冬。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取鴻雁翱翔于天際,自由自在,喻一種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贈秀才入軍》)是嵇康的名句,詩人的視線追隨著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鴻雁,隨歸鴻遠去的,不僅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靈。他已化身飛鳥,神游寥闊長空,達到一種超然玄遠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遙游的境界。 詩人想象嵇喜行軍之暇領略山水樂趣的情景。他將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鮮花盛開的山坡上喂馬,在草地上弋鳥,在長河里釣魚。一邊若有所思地目送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撫彈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隨時隨地都對自然之道有所領悟。顯然這里所寫的與其說是征人生活,不如說是抒寫詩人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詩寫得情意動人。三四兩句尤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婦的孤單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人們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隨孤月,流照親人,寫她希望從愁怨之中解脫出來,顯出思婦的感情十分真摯。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并不在最后的那個“望”字,而是贊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的直接對象。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此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這首詩詠閨怨。全詩沒有透出一個“怨”字,只描繪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涼獨居、寂寞難眠,以此來表現她深深的幽怨。詩是寫女子別離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夢不成三字露怨意。”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