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荷花的古詩有哪些(贊美荷花的有名古詩)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2 | |||||
荷花的古詩有哪些(贊美荷花的有名古詩)蘇曼殊荷花詩五首,洗練,深情,而有禪意 蘇曼殊是近代史上奇特的人物,因為和他最近的朋友都未必真正了解他的生平和行蹤。他的朋友柳亞子,在他去世后15年,才真正確定了蘇曼殊的身世和血統,拼出了他一生大致的軌跡。當一個朋友真正以死亡的方式離開了朋友圈,你才驀然發現,你失去的不止是一個天真爛漫有才情的朋友,你失去的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正是這種驀然蓮花謝世的震動,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曼殊熱,曼殊研究熱。然而時至今天,曼殊一生仍舊有太多的留白,你無法確定他一生到底經歷過什么。 這是一個在真實與縹緲之間的人物。因為他留下的詩句畫作都是線歲短暫的生涯,被許多煙雨所模糊。就像煙雨中半露的高山禪舍,它清晰著一截畫角梵鈴,可是當你去找尋它時,你看到的早已經不在,甚至連磚瓦的痕跡都杳然。 蘇曼殊給人的震動不是他刻意營造這種人設,而是因為他已經如此,真的如此,必然如此。 簡單而言,蘇曼殊是晚清一個身世可憐的混血兒,他的母親因為各種原因拋棄他,而他的父親只是將他帶入了這個世界,無法給他更多關懷,而這樣一個庶出的混血的孩子在陌生的大家族里遭受擠兌和虐待實屬正常,而沒有歸宿感又沒有多少錢財的他,必然以出家作為一種精神和生存的底線,但是天資聰慧的他又不肯埋沒自己的才情茍活于世,他一方面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和朋友,另外一方面,出于生存和精神的寄托,他必然不能拋棄僧人的身份,這種不穩定,貫穿了他短暫的生涯,他不斷游走在寺廟和紅塵間,顛沛漂泊的生活,不斷消耗著他,而時代和身世帶來的精神苦悶加劇了這種消耗。 他的死是必然的。因為他沒有穩定的家庭,穩定的生活,穩定的支撐。但是他的謝世,讓人震動,因為他的才情。 25歲的陳獨秀和20歲的蘇曼殊曾經是東京早稻田大學的同學,又一起共事在上海同一家報館,此時蘇曼殊,已經出家過一次,家庭難言的苦悶,又不能表達出來,他喜歡古詩文辭,特地向陳獨秀請教作詩。陳獨秀17歲就是秀才,這可是含金量巨高的文化人,且陳獨秀思想成熟,當然蘇曼殊開始的習作,陳獨秀肯定不滿意,說曼殊平仄押韻都不懂,改了幾次便漸漸能做了。 但是,我個人卻不這么看,蘇曼殊有情感的深沉和積淀,又迫切想找到一個出口,古詩是一個體裁,當請教了陳獨秀后,他找到了這個出口,稍加修正,那些滿載著情感和性靈的文字就噴灑出來,自成一家。這也讓陳獨秀刮目相看,與之多有酬唱,很多詩,陳獨秀和蘇曼殊之間比較,前者典雅,后者靈動深情。蘇曼殊出手就已經不凡。當然蘇曼殊由于漂泊顛沛,朋友之間多用詩信聯系。 古詩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對蘇曼殊的影響是巨大的。蘇曼殊長年在寺廟紅塵中輾轉,他所見到的自然景觀,比普通人多,且他又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蘇曼殊流傳下來的詩不過一百多首,但是有關荷花的,就接近十首之多。讓我們來看看蘇曼殊眼中心底的荷花。 “清涼如美人,莫愁如明鏡。 終日對凝妝,掩映萬荷柄。”蘇曼殊《莫愁湖寓望》 這是南京的莫愁湖,此時正是夏天,清涼山也在莫愁湖附近。清涼山如同清秀美人,莫愁湖如同鏡子一樣。 美人終日對著鏡子,那美麗的容光,掩映在萬枝搖曳的荷葉荷花里。 蘇曼殊還有一個特長就是善于繪畫,而繪畫最考驗的就是畫面感和美感。 這首詩就有如畫的洗練,又于洗練中見一種精神的清美,疏密有致。而且語言清新含蓄。這當然是蘇曼殊有著僧人身份,從精神上化繁為簡的理念,所以并不鋪排,節制得恰到好處,如同一首禪詩。這就是蘇曼殊的不同,以他的盛年青春,很多人寫詩都是鋪排熱烈,有一說萬,但是蘇曼殊從開始就是厚積薄發,洗練卻不乏力度。 “斜插蓮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編。 此后不知魂與夢,涉江同泛采蓮船。”曼殊《失(無)題二首》其一 蘇曼殊的詩很有畫面感。這當然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畫家,然而這是后來冠給他的。實際一個孤獨寂寞聰慧的人,他的眼睛總會從紛繁的現世中提煉他所需要的美和寄托。這也是曼殊特殊成長經歷帶給他的正面才華。 缺乏愛的他,自然容易墮入愛戀,發現細節之美,比如這位少女,頭上帶著一只如同蓮蓬的飾品,她正低頭看著他的作品或者書。 這一低頭的溫柔像蓮花一樣美麗溫柔,而背景是在哪里呢?是在夏天的開滿荷花的游船上。 女性帶給蘇曼殊的是種依戀感,這原本就是他缺失的母愛,但是漂泊的生活,無法讓他能夠有更深的穩定和交往。所以一些細節點滴,分外長情和清晰。 他知道自己會魂牽夢繞,然而也止于魂牽夢繞。這是蘇曼殊的節制,愛情止于純美,是因為絕無出路。 “碧沼紅蓮水自流,涉江同上木蘭舟。 可憐十五盈盈女,不信盧家有莫愁。”曼殊《東居 九》 承接上首,這首依然是對荷花游湖的再寫。那夏天碧綠的沼澤,紅蓮盛放,我和她一起坐上游船。那可愛的十五歲的輕盈少女,并不知道有莫愁這個典故。 莫愁是個什么樣的典故呢,那是中國古代長在水邊的少女,能歌善舞,開朗大方,有很多人喜歡,十五歲嫁給了盧家,生活美滿幸福。 蘇曼殊用莫愁有兩個含義,一是這個女子天真浪漫,如同中國古代的莫愁姑娘,二是,這個女子是歌女,她的身世已經注定和幸福無緣。這是一個東瀛歌女。 實際蘇曼殊這首詩是傳承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而來。曼殊渴望那種心心牽掛的愛,同時又知道現實絕無可能,而眼前這位女孩,讓他柔情似水,動了嫁娶之想,然而他和她的身份是現實兩難,正是因為沒有路,反而一顰一笑,分外分明。可以參照《伊豆的舞女》。 但曼殊的思維和情感顯然是中國古典的。在荷花自開,水自流中,有種讓人難以釋懷卻又唯美的慈悲與愛,歡哀一體,讓人回味。 “星戴環佩月戴珰,一夜秋寒掩洞房。 莫道橫塘秋露冷,殘荷猶自蓋鴛鴦。”曼殊《海上八》 實際蘇曼殊收入的不穩定,時常導致他必須在寺廟過最艱苦的生活度日,當然這種不穩定,也讓他有錢時今朝有酒今朝醉。他過的生活是非常不健康的,況且又是亂世。 這首詩,常讓人想起他晚上風餐露宿在荒野寺廟。他寫了深秋的荷葉,那風露雖冷,卻蓋著鴛鴦,給秋冬的鴛鴦一個寒苦的遮風避雨所。 但是蘇曼殊是沒有能力成婚的。他是羨慕那鴛鴦,還是凄涼于自己的漂泊呢?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蘇曼殊有過婚姻,這也是讓他的朋友們尊重同情他的地方。他并非無情,相反他深情,只是深情在破敗的時代沒有現實的承托。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擁有哪怕殘荷蓋鴛鴦的幸福。 然而蘇曼殊是清高和傲岸的。甚至才華是大氣的。 “一曲凌波去,紅蓮禮白蓮。 江南誰得似,猶憶李龜年。”曼殊《彥居士席上贈歌者賈碧云》 蘇曼殊才華是相當大氣的,比如這一首應酬之作,是聽到了當時名伶賈碧云的歌聲,他用一池荷花,紅蓮白蓮那種搖曳,來形容對方如天籟的歌聲,仿佛歌聲繞梁,無數荷花搖曳共振。這樣的聲音只有唐朝天寶年間的李龜年才擁有。 這首詩已經很接近盛唐詩風,考驗的是詩人的器量。 其中紅蓮禮白蓮很有畫面感和通感,仿佛是歌聲跌宕有好像是聽著攢動。 老舍曾經用曼殊四句詩求畫于齊白石,其中就有這一句。而齊白石也果真用一朵紅荷花一朵白荷花,達成了畫面和意境,讓人拍案叫絕。 從蘇曼殊的荷花詩可以看到他詩作的幾個特點。 一,用詞洗練,畫面感強。 四,有底色的凄冷和傲然。 這也代表了蘇曼殊的風格。他的天才,一半是天資聰慧,另一半是時代和身世的合力,在命運毀滅他之前,留下了清晰的斷碎的華光。 盛夏暨陽湖,荷花盛放! 但是那背后,是已經無法一一考證的漂泊孤獨,讓人惘然。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