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描寫蘭花的詩有哪些(蘭花有關的詩詞)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2 | |||||
描寫蘭花的詩有哪些(蘭花有關的詩詞)——摘自《古今蘭文化》楊俊武、楊曉紅編著(行文略有改動) 自從孔子于2500多年前奠定了蘭文化的象征意義,屈子又繼承和發展了“香草美人”比興美德善行的理論內涵。自此以后,歷代文人墨客就沿著這條軌跡創作出大量的蘭文化詩詞,他們贊美蘭花的高潔品質,擬似道德情操,弘揚人家磊落正氣,意在喚起人們的友愛真誠,回復真我本性。 蘭花有著瀟灑飄逸的風姿和超凡脫俗的神韻,因此,歷史上對蘭花最好的贊美之詞,似乎已被古代圣賢說盡。 古人云:“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用蘭花贊美有道德風范的有德之人; 古人云:“同心而言,其臭如蘭。”把蘭花當作最誠信的朋友,因為歷代文人都向蘭花傾訴苦衷,而蘭花從不出賣朋友。 古人云:“蘭能辟瘟疫,素心蘭花色白而氣香,稟受金秋清肅正氣,其幽香乃通靈之品,正氣勝,則不正之氣,自然消退。”將蘭花高潔,比作正氣的化身,闡揚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真理。 神州大地蘭花自然資源豐富多彩,詩歌文化璀璨奪目,本文遴選多首蘭文化詩歌,與君共同穿越時光倒流的隧道,解讀千年蘭文化的沉淀。 ——作者 唐彥謙(唐)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彥謙,字茂業,山西太原人,唐時應進士,十余年不第,后任河中節度副使等職。詩風纖麗,著有《鹿門先生集》。 清風搖曳著曲垂的蘭葉,蘭從顯得婀娜多姿,晨露掛在碧玉般的花瓣上,花朵露猶泫。如此高潔的香草,“美人”為何不愿佩?致使幽香藹于空谷。據吳廣平《楚辭》評云:“美人當以指楚懷王為是。”“胡”即“胡繩”一種香草之名。屈原作品中寄情于蘭,多次寫到滋蘭、紉蘭、佩蘭,說明屈原執著追求的目的是“為美政”,求君明鑒,求君信任。然而,楚懷王卻賢佞導致,蔽美稱惡,反謂香草臭惡,為不可紉。這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即詩人被饞見疏的環境。該詩意境深厚,寄慨遙遠,詩人感嘆屈原的愛國情操,而自身的人格精神亦寄寓字里行間。 ——作者 朱熹(南宋) 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至晚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著有《朱文公集》等。朱熹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學學者。他從高山殘留的螺蚌殼論證地質變遷,對后世學者很有啟發。同樣他對蘭花也頗有研究,在其著作《朱子集注》中有專題辯證闡述古今蘭蕙的不同特征和稱謂。 詩人隨意栽種四五盆蘭花,按照蘭花生長的習性進行護理。朱子認為人物一理,種蘭也不例外,如果過多的遮蔽、施肥、澆水,不利于蘭花適應氣候變化,可能不做太多人為干涉,反而能確保蘭花的幽香長久存在。 此詩表面在詠蘭,卻存有言外之意,朱子以蘭作喻,抒發自己從事教育五十余年的感悟,他主張對待學生和子女應采取啟發式教育,不可約束過嚴,若過分關愛,反而對成長不利。如何“護得幽香至晚清”,多年來,是一個被世人忽視的問題。詩人給讀者留出了足夠的感悟空間,讓人遐想,令人深思。 云南廣通東響水關產蘭,綠葉紫莖,春華秋馥,蓋楚人屈原所稱紉佩之蘭也。人家盆植如蒲萱者,蓋蘭之別稱曰蓀與芷耳,時川姜子見而采之以贈予,知九畹之受誣千載矣。一旦而雪,作采蘭引。 楊慎(1488-1559),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間試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知識淵博,著作達一百余種,詩詞流傳于世二千余首。 此詩是一篇充滿憂患悲憤的抒情詩。明嘉靖年間,身為翰林院修撰的楊慎,直諫忤上,被嘉靖皇帝謫戍云南永昌。詩人為舒心中不平寫下這首感憤之作。詩中“美人”亦指當朝嘉靖帝,“目成”應譯為發怒的表情,正因為嘉靖皇帝目擊發怒方演出九畹芳潔,化為逐客遠行的歷史悲劇。“徒令”二句用楚老、孔子典故,既合楚老惜芳蘭的意境,又形象生動地表達出孔子嘆蘭如訴如泣的琴曲和幽怨悱惻的心情。 殿前盆卉芳蘭獨秀昔人稱為王者香 康熙(1654—1722),清朝入關后第二位皇帝,4歲登基,在位61年,號稱千古一帝,與雍正、乾隆合稱康雍乾盛世。 清代是我國養蘭、賞蘭的鼎盛時期,因此,詠蘭詩作成為清朝詩苑的重要題材。千古一帝康熙,不僅愛蘭養蘭,亦有蘭詩傳世。 詩作一、四句說明賞蘭于實景,五、八句則論述于意境之中,詩人托物抒懷,比喻將盛德裝裱于淺黃色書衣中,表示重視賢才,并暗喻培育的人才比九畹春蘭多。此詩氣象磅礴,意境宏大,深得硬朗疏豪之風骨。 春雨春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 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官范縣,濰縣知縣。以忤上官,歸里不復仕。善詩,工書畫,皆自成一家,為“揚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橋全集》 蒙蒙春雨,和煦微風,洗凈了幽蘭的妙顏,于是蘭花辭別了仙境來到人間,欲以高潔的蘭德陶冶人們的情操,然而,萬般無奈,找不到知己。于是改變了原來的理想,打破瓦盆重新回歸林下,盡情地領受大自然的風光。 這是一首托蘭抒懷的詩作,表面狀蘭,實則喻己,抒發的是入仕前與罷官后的感悟。首句“春雨春風”,蘊含詩人應科舉先后為秀才、舉人、進士,順風順水光耀門楣。詩人入仕后能體慰勞作辛苦之人,與寒士窮人情感相通,后來因助農民勝訴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被罷官回歸故里。因此說“打破烏盆更入山”。 此詩文字樸實,情懷曠達,融和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淡泊名利的情操。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