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芯片價格飆漲5倍(國產半導體崛起)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7 | |||||
芯片價格飆漲5倍(國產半導體崛起)這張多米諾骨牌,正在全球產業鏈上傳導。 而每一張牌倒下,都引起新的連鎖反應。 高盛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響,從汽車、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到空調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產。 全球缺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眼下,最棘手的莫過于疫情。 六月初,馬來西亞的商場和大多數企業關閉,該國開始第二次幾乎全面封鎖,以應對不斷惡化的新冠疫情。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可能加劇全球范圍內已經非常嚴重的芯片短缺問題。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出口中心,全球范圍內有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在馬來西亞有投資, 幾乎涵蓋所有半導體巨頭。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劉興亮:東南亞在芯片的封測領域占有比較大的比例,其中馬來西亞占到13%,現在馬來西亞這樣的疫情,還有美國的極寒天氣、日本的火災,都會對全球芯片整個產業鏈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而在全球半導體封測重地馬來西亞新冠肺炎疫情趨向嚴重后,作為全球半導體制造重地的中國臺灣地區也出現了疫情回升,芯片集中產地疫情原因使得產能不足。 6月5日消息,近日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子竹南廠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導致工廠停工2日。 由于目前全球封測產能緊缺,京元電子停工兩天,或將對封測產能供應帶來不利影響。 芯片封裝是以數量計算,雖然打線機或植球機的自動化程度高,但是若出現停工情況,導線或凸塊的熱融流程要重來一次,且芯片生產順序及排序重新調整也要多花時間,等于生產停止時間拉長將會直接造成產能損失,并造成芯片出貨時間延期,自然也會造成下游電子產品出貨時間向后推移。 對此,京元電子表示,預計6月產能不變,產量約減少4-6%,約占6月營收4-6%,待清消作業完成后,將透過產能調配,彌補產能之損失,故預估對本公司全年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 事實上,對于“缺芯”,有一點是非常確定的,所有的驅動因素短期內都不會有結局方案。 目前的芯片格局是,美國有很多芯片設計公司,但全球大部分芯片都由中國臺灣、韓國和中國大陸制造。 這種分工格局,在當前的情況下面臨諸多風險,漲價是唯一可預見的結果。 眼下,“買不到”和“買不起”已成為不少下游企業共同面臨的困境。 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維群:有個芯片是德國產的,去年的價格是在3.5元一個,今年已經漲到16.5元,相比之前一個芯片已經漲到近5倍的價格。 芯片危機已波及169個行業 一輛車要用幾百甚至上千個芯片,缺一個就會導致整車無法生產。 從汽車的價值含量上看,據統計,每輛車的平均芯片含量為350美元;純電動車的含量可達770美元;對于高檔電動汽車來講,芯片含量可以超過1500美元,是目前基本類型汽車的5到6倍。 近期,全球汽車行業集體陷入“停產潮”,福特汽車、鈴木汽車、大眾美洲公司、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等眾多知名車企都發布了暫停工廠生產線的計劃。 韓國現代集團北美首席執行官 何塞·穆尼奧斯:芯片緊缺問題影響著所有人,我們也不例外。 “芯片荒”,企業高管們更慌。有些高管們甚至直接跑去芯片制造商門口蹲點。 而“缺芯”的不止汽車行業,如今,“芯片荒”的影響已經蔓延至各類企業。 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盧偉冰:一部5G手機所需要的芯片的數量和產能大約是4G手機的兩倍,所以5G手機的發展速度快,芯片需求量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某國際網絡通信制造商總經理 劉宗寶:下個月我的訂單預估是8000萬美元,我現在預估大概只有7000萬美元左右,那這個1000萬美元的差異,可能是一些芯片的缺料。 劉宗寶所在的企業是一家規模較大的網絡通信制造商,生產的路由器等產品主要銷往歐美、亞太等地區。如今受芯片供應緊張影響,企業出貨量受到了嚴重制約。 缺芯的多米諾骨牌正在產業鏈上傳導,每一張牌倒下,都引起新的連鎖反應。 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擊,包括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空調制造、啤酒釀造、肥皂生產等眾多行業。 業內巨頭警告:芯片荒至少將延續到2022年中 “對芯片耗盡的恐慌讓每家公司都過度訂購,就像衛生紙短缺一樣,但規模巨大。”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在6月2日的Twitter上說。 全球知名電子專業制造服務供應商偉創力(Flex)近日警告,困擾行業的芯片短缺局面將至少再持續一年,這是最悲觀的預測之一。 偉創力采購和供應鏈負責人Lynn Torrel表示,該公司的半導體供應商已經推遲了對短缺何時結束的預測。Torrel稱,“由于需求強勁,芯片短缺預計將持續至2022年中期至年末,這取決于大宗商品供應情況。一些人預計供應短缺將持續到2023年。“ Torrel表示,隨著全球從疫情中復蘇,如果疫苗接種導致消費者支出轉向服務,人們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的支出減少,情況可能會改善。 不過她警告稱,一些看似小的問題——比如許多半導體供應商所在的馬來西亞最近兩周的封鎖——可能會對本已處于壓力之下的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 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偉創力是全球第三大電子制造服務提供商,在30個國家擁有100多家工廠,為福特、戴森以及惠普等公司生產設備和電子產品。它在供應鏈中的地位使其成為芯片的大買家。 去年偉創力實現營收242億美元,在歐洲、亞洲和美洲各有生產設施。受芯片短缺影響,該公司已被迫中斷了多種電子產品的生產。 與此同時,綜合多位芯片制造業行業人士的總體看法,中國芯片產能供需缺口大的情況同樣會持續兩年甚至更長時間。 “這一輪芯片的短缺,是美國對華為制裁的蝴蝶效應。華為成了扇動翅膀引起颶風的那只蝴蝶。”易通網絡一位專家告訴《財經》記者他的判斷。易通網絡長期從事供應鏈服務,與上下游打交道,熟悉半導體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發生的細微變化。 他分析,華為受美國制裁時,為了保證業務連續性,將庫存周期從傳統的一個月拉長到以年為單位,這導致華為對市場的需求量大幅上升。華為體量巨大,對各類芯片幾乎都有需求。 華為之后,其他廠商跟著恐慌,紛紛囤貨自保,結合自然需求的提升,造成了年初發酵至今,仍在尋找解決方案的局面。 《財經》記者近期密集調研采訪了中國芯片制造、需求端的一些公司和工廠。調研結果顯示,目前,芯片短缺、交貨期延長的局面并沒有實質性緩解。一個積極的信號是,一些芯片代工廠的產能已有松動跡象。例如,一家國際大廠已經計劃恢復承接四季度的訂單。 這背后是芯片供應鏈積極自我調節的結果,但這樣的調節能力受限于多種因素,產生的作用也將面臨天花板。要實質性扭轉這一輪全球缺芯潮,需要在供應鏈自我調節之外,各方做出更多努力。 全球缺芯,但只有這兩種企業會賺錢 全球缺芯,以芯片為支柱產業的韓國,5月出口創下32年來最大增幅;一季度,全球10大芯片制造公司的季度總營收飆升至創歷史記錄的227.5億美元。看起來,芯片行業一片大好,似乎只要是做芯片的,都能享受到供應短缺的漲價紅利,但事實并非如此。 研究公司Natixis 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Herrero 表示,全球缺芯不假,短期內無法解決也是真的;各行各業,包括電子產品、汽車制造、農具生產等等都受到極大影響。但是,盡管缺芯影響是全方位的,但真正漲價“賺大錢”的只有少數幾種芯片而已。 Alicia Garcia-Herrero 表示,盡管很多行業都受到缺芯的影響,但有些行業的芯片供應還是過剩的。她對媒體表示,其實底端芯片的產能是過剩的,這部分芯片的價格不但難以上漲,還非常有可能下跌。但是性能更好、與5G和電動車相關的芯片,才是真正被需要的且會漲價的芯片,只有能夠設計、制造這兩種芯片的企業才會賺到錢。另外,芯片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也會享受久違的“芯片超級通脹周期”的紅利。 誰已經賺到芯片漲價的錢? 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全球10大芯片制造公司一季度總營收多達至227.5億美元! 其中,臺積電獨占全球芯片制造營收的57%至129億美元。細分來看,7、12和16納米芯片是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另外,中芯國際一季度收入增長15%至11億美元。 TrendForce認為,在2021年上半年,芯片制造商沒有進行顯著的產能擴張,但在2021年第二季度,芯片需求強勁,這意味著芯片制造商將繼續保持滿載產能,收入仍然可期。 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的政府直接要求芯片制造廠,在安排生產時優先考慮汽車芯片。這將進一步收緊分配給其他非汽車應用芯片的制造產能。總體而言,TrendForce預計,前十大芯片制造商的季度總收入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環比增長1-3%,再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