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上下其手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12/4 | |||||
上下其手晉國時,有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事成功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歷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一個經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醫療后獲得痊愈,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歷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 所以 “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斗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困境奮斗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一定是經歷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斗,結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 “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明朝的時候,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儲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經過一個冬天和一個夏天都不會腐爛,柑橘皮又紅又滋潤,飽含著水分,像寶石一樣,非常美麗。柑橘的價格雖然很高,買的人卻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劉基買了他一個柑橘,剝開皮卻臭氣沖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劉基氣憤地責問道:“你為什么弄虛作假欺騙顧客?” 賣柑橘的人笑了笑,說:“我做這個生意已經很多年了,而且就靠這個過日子。我愿意賣,人家愿意買,誰都沒意見,只有你這位先生不滿意。你可知道,當今世上欺騙人的多著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間佩著兵符好像是保衛國家的武將,難道真有孫子、吳起的打仗本領嗎?那些頭戴烏紗帽、神氣十足的人,難道真是治國的人才嗎?其實他們也沒多大本領。人民的疾苦,他們根本就不管;官吏們胡作非為,他們也不制止。他們只顧自己吃飽了肚子,耗費國家的糧食和錢財,卻不知道羞恥。這些人和我賣的柑橘一樣,看起來非常光鮮亮麗,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沒有。” 劉基聽了這番話,啞口無言。回到家里后,他就寫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句。 后來,人們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作為成語,比喻外表雖然很華麗,可是里面卻已經一團糟了。 明初年的大臣劉基,字伯溫,元代末年中過進士,擔任過一些小官。后來,他勸說朱元璋脫離紅巾軍領袖韓林兒建立的政權,獨樹一幟。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他被任命為御史中丞。 夏日的一天,劉基在杭州城里漫步,只見一個小販在賣柑子。柑子是很難保存到夏天的,但劉基發現這小販賣的柑子金黃油亮,新鮮飽滿,就像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他便去向小販買了幾個。雖然價錢是上市時的十倍,但覺得小販能把柑子貯存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貴就貴些吧!回家后,劉基剝開柑皮,發現里面的果肉干縮得像破舊的棉絮一樣,便拿著柑子,去責問小販為何騙人錢財。 不料,賣柑子的小販從容地笑了笑,說:“我靠賣這樣的柑子為生,已經有好幾年了。買的人很多,誰也沒有說什么,就是先生您不滿意。”接著,小販說道:“當今世上騙人的事到處都是,豈止是我一個?請問,那些威風凜凜的武將,從裝束看,比孫子、吳起還神氣,可是他們真正懂得兵法嗎?那些頭戴高帽、身著寬大朝服、氣宇軒昂的文官,難道他們真正掌握治理國家的本事嗎?寇盜橫行,他們不能抵御;百姓困苦,他們不能救助;貪官污吏,他們不能處置;法紀敗壞,他們不能整頓。這些人一個個身居高位,住著華美的房舍,吃著山珍海味,喝著瓊漿玉液,騎著高頭駿馬,哪一個不是裝得道貌岸然、一本正經的樣子?又有哪一個不像我所賣的柑子那樣,表面上如金如玉,內中卻像是破舊的棉絮呢?” 劉基聽了小販的一席話,啞口無言。回到家里后,就寫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 解釋: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卻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內里破敗。虛有華美的外表,實質卻一團糟。金玉:比喻華美;敗絮:爛棉花。此成語用來表達貶義,現在常用來形容某些華而不實,外表光鮮美麗而無修養內涵的人。 出處《晉書·王助傳》殉(xun)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說議皆淘所草。釋義用來贊譽寫作才能極高,并用來稱頌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東晉的文士王玖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后堂直沖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避,唯有王殉鎮定自若,端坐不動。桓溫感嘆他說:“面對奔馬而能穩坐的,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桓溫為了試王殉的才學,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準備發言的文稿。王殉發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chuan)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他對家里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預言馬上成為事實。就在這天上午,晉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筆出眾,朝廷要發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全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 【典故】偃然按兵不動。《荀子·王制》趙簡子按兵而不動。《呂氏春秋·恃君覽》 【釋義】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時機不成熟的時候貿然行動是要付出代價的。 【用法】作謂語、定語;多指接到任務后不肯做 【近義詞】以逸待勞、裹足不前 【相反詞】雷厲風行、聞風而動 【同韻詞】誑時惑眾、興戎動眾、省吃細用、言必有中、一心兩用、厚棟任重、恩威并重、行師動眾、調詞架訟、欺世惑眾、...... 【邂逅語】下象棋不走卒 【造句】在探清敵人的虛實之前,我軍還是先按兵不動。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于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衛國,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這個時候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這種做法令當時晉國的執政卿趙鞅十分惱怒,集結大軍準備討伐衛國,大軍出發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國,暗中調查衛國內部的情況,并約好在一個月后回來報告,可是,一個月,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仍舊沒有消息,趙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況,晉國內部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已經被衛國殺害,不可能再回來了。況且衛國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如干脆出兵,一舉擊破,趙鞅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認為衛國之所以敢背叛晉國投靠齊國,一定已經做好了十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聽消息回來之前,決不能草率采取行動。就這樣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終于回來了。趙鞅問他:“為什么耽擱這么長的時間呢。史默答道,經過六個月的觀察,衛靈公很有才干,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國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經過這半年來,還是尋找不到衛國的弱點,所以我只好回來了。趙鞅聽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暫時打消了攻打衛國的念頭,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吳書.諸葛烙傳》,恪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權見而奇之,謂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三國時,東吳大將軍諸葛瑾,字子瑜。他有個兒子叫諸葛恪(ke),從小聰明伶俐,口才極好,善于言辭,孫權對這孩子很寵愛。 有一次,孫權在朝廷設宴,六歲的諸葛恪隨父參加。諸葛瑾的臉長得特別長,孫權想開他的玩笑,乘著酒興,命人牽來一頭毛驢,在驢的長臉上寫了“諸葛子瑜”四個字,借以譏諷諸葛瑾臉長似驢。眾人見了,捧腹大笑,諸葛瑾也感到很尷尬。諸葛恪見了,走到孫權席前,跪請添寫二字。孫權命人將筆拿來給他。諸葛恪在“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寫了“之驢”二字,這樣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滿座大臣見了無不驚訝嘆服,孫權見諸葛恪如此機敏,十分高興,當場把毛驢賞賜給他。 又有一次,孫權問諸葛恪:“你父親和你叔父諸葛亮相比,到底是誰高明?”諸葛恪答道:“我父親高明。” 孫權要他說出因由,他不假思索地說:“我父親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卻不懂得這個道理,當然是我父親高明。” 孫權對諸葛瑾說道:“人們都說藍田生美玉,名門生賢良,真是名不虛傳呀!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