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花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花的古詩分享)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3 | |||||
花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花的古詩分享)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并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里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連理枝頭艷麗的鮮花正在盛開,但風雨嫉妒鮮花的美麗,時時刻刻想要催促鮮花凋謝。我真想讓掌管春天的神長久做主,不讓嬌嫩可愛的鮮花落到碧綠的青苔上。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凈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向日葵朝著太陽開放。 司馬光的《居洛初夏作》,前兩句寫景:四月的天氣清明暖和,雨過天晴,對著門的南山更是青綠分明。后兩句抒情: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隨風轉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陽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這里須了解的是,作者司馬光其時與王安石不合,此詩在退居洛陽時所作,他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達自己對君王的一片忠心。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這是一首專詠落花的詩。首聯寫落花與人的心情,含蓄蘊籍耐人尋味。頷聯從不同角度描寫落花“亂飛”的具體情狀。頸聯直接抒發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聯寫花為裝點春天而開,卻落得飄零沾衣的結局。表達了素懷壯志,不見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詩洋溢著傷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癡,委婉動人。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這是王維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這組詩全是五絕,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作者很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致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這首詠絮詞,上片寫暮春季節,風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寫楊花四處飄落。通過擬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離情。作者準確地把握物象,著意刻畫,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詞寫得婉麗工巧,新穎別致,把楊花描繪得栩栩如生,成為絕唱。 花魂雪魄,冰清玉潔,渾然相似。然對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時節,不禁對景追憶往事,遂別有一番惱人風味縈繞于心。此詞寫別恨,情從景生,天然渾成,兩闋的末句尤為警策。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