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描寫夏天的詩名古詩(夏天的古詩大全分享)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8 | |||||
描寫夏天的詩名古詩(夏天的古詩大全分享)有很多反映夏日生活面貌的詩句 岳麓君從“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千家詩》中 摘選了一些描寫夏天的詩句 讓我們一起在古詩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千家詩》,岳麓書社出版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這是一幅初夏雨過天晴的風景畫:風清日暖,雨過剛晴,正對著門戶的南山,峰巒更加分明;而且再沒有柳絮隨風飛揚,讓人眼花繚亂,只有葵花向著太陽開放。“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不僅是寫初夏的景物變化,也影射政壇變化:朝廷中“實行新法”的當權者已經離開,如柳絮飄盡;自己為相,忠于朝廷,如葵花向日開放。司馬光是北宋史學大家,又能文善詩,此詩把詠嘆世事與寫景狀物有機結合,堪稱大手筆。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此詩是詩人閑居家鄉時所作。頭兩句寫初夏到來,梅子熟了,酸味軟了齒牙;芭蕉綠了,綠色映照在窗紗。后兩句寫自己日長睡起,感到無聊,只好觀看兒童捕捉柳絮。詩人滿腔愛國熱情,卻被迫閑居,百無聊賴,只能閑看兒童追逐風中柳絮,心中的感傷流露在字里行間。“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寫初夏感受,典型而活潑清新,尤為人所稱道。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詩題《即景》,意思是即景生情,就眼前所見景物抒發感情。女詩人描寫自己于初夏在深閨獨坐所見的景物及由此產生的心情。夕陽西下,竹搖清影,籠罩幽窗;應季節出現的鳥兒,在夕陽下聒噪,將要歸巢。又看到海棠已凋謝,柳絮也飛盡。而且天氣使人困乏,白天逐漸變長。詩人通過所見、所聽、所感,表現內心的無聊和身體的疲倦。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這首詩描寫詩人于黃梅季節載酒出游,瀟灑暢飲,摘盡金燦燦的枇杷下酒,以助酒興。戴敏,南宋詩人。此詩或傳為戴敏之子戴復古所作。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來一味涼。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創人。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詩人被貶到江西南昌,后寓居鄂州(今湖北武昌),此詩作于崇寧二年(1103年)。南樓,又叫玩月樓,在武昌黃鵠山(蛇山)頂。詩人登南樓憑欄遠望,只見山光與水光相接,十里菱花與荷花飄香。夜晚,明月東升,清風徐來。詩人感嘆說,清風明月無人管束,自己也是投閑置散之人,無拘無束,可以盡情享受這一味清涼。詩中透露出瀟灑,也透露出寂寞凄涼。這時詩人已經經歷了幾年的貶謫生涯,兩年后就去世了。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此詩寫山亭夏天的景象。頭二句寫山亭靜景。夏日炎炎,日長人倦,而夏日山亭卻是綠樹蔭濃,樓臺倒映,給人帶來清涼和寧靜。后二句由靜轉動。微風起處,波光閃閃,就如一張水晶簾,更給人帶來涼爽。亭邊又有薔薇滿架,一院清香襲人,使人陶醉。全詩通過描寫客觀景物,表現出夏日山亭的可愛。高駢,晚唐人。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是南宋時期跟陸游、楊萬里、尤袤并稱“中興四大家”的詩人。這首詩是《四時田園雜興》中夏日的一首。詩人自己說:“淳熙丙午,沉疴少紓,復至石湖舊隱。野外即事,輒書一絕,終歲得六十篇,號《四時田園雜興》。”淳熙丙午是淳熙十三年(1186年)。題目《田家》是《千家詩》編者所加。這首詩前兩句寫農家男耕女織,全家動員,日夜辛勤勞動的繁忙景象。后兩句寫幼小的孫子,雖還不懂得耕田織布,也在桑樹下面學種瓜菜。全詩說明農家無閑人,連幼童也受熏陶,寓勞動于游戲之中。農民的勤勞,風俗的淳厚,于此可見。詩句樸實無華,親切感人,為后世所傳誦。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這首詩描寫石榴的可愛:夏日開花,光華燦爛,而且不是華而不實,枝間開始結出果實。詩人感嘆說,駕著車馬觀花的人們,只愛欣賞其他花卉,卻不來欣賞榴花,榴花紛亂地落在蒼苔之上,寂寞冷清。詩人大概是有感而發,感嘆某些杰出人才得不到賞識重用。一說此詩作者為韓愈。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此詩寫鄉村夏季晚景。頭兩句寫景:綠草鋪滿堤岸,雨水灌滿池塘,青山銜著落日,倒影隨水波搖動。后兩句寫人:牧童放牧歸村,橫騎牛背,手持短笛,隨口而吹,不成腔調,悠然自得。四句詩構成一幅天然圖畫。后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把牧童的形象描繪得天真爛漫,歷來為人所稱道。雷震,南宋詩人,籍貫、生平不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書湖陰先生壁》,就是寫在湖陰先生家壁上的詩。湖陰先生是楊德逢的別號,楊德逢是王安石在金陵紫金山下的鄰居。詩的前兩句描繪湖陰先生的庭院潔凈高雅:茅檐內外打掃得干干凈凈,苔蘚盡去,花木成畦,而且是先生親自栽培。后兩句描寫湖陰先生居住環境的清幽宜人:屋外縈回一條小河,環繞著綠油油的稻田;對面兩座青山推門而入,送來青翠的山色。綠水護田與兩山送青,山水被描畫為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詩歌勾畫出了庭院的環境,也勾畫出了主人的精神風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凈慈寺是西湖邊的著名佛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附近。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曾經任過直閣秘書。作者清晨送別朋友,因而寫了這首詩。全詩描寫西湖六月風光,起首就用“畢竟”二字,突出六月這個特定的時間。西湖六月的風光跟其他季節不同,有什么不同呢?詩人的眼光集中在滿湖的蓮葉與蓮花上。遠遠望去,蓮葉無窮無盡,一片碧綠青翠,好像與藍天相接;荷花在陽光映照下,更顯得分外鮮艷奪目。全詩使用白描手法,樸素高雅,音律和諧,描繪出了六月西湖獨特的美景。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需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全詩描寫作者在江村的寧靜生活。江村,指浣花溪邊的小村。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來到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置草堂。此詩通篇以“幽”字為主線。第一聯寫環境之“幽”,小溪彎彎曲曲,環繞村莊。第二聯寫動物之“幽”,燕子與沙鷗清閑自得,與人親近。第三聯寫人事之“幽”,老妻畫紙為棋盤,準備弈棋;兒子敲針為鉤,想去釣魚。第四聯寫心情之“幽”,雖然貧困卻恬淡自在。 長夏江村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 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張耒是北宋詩人,是蘇軾的學生,為“蘇門四學士”之一。這首詩寫江村夏日的感受,突出一個“靜”字。前四句寫白天的靜,風清日麗,燕雀巢檐,粉蝶曬衣,蜘蛛補網。五、六句寫夜晚的靜,簾櫳中透出稀疏的月影,枕邊聽到潺潺的溪聲。作者熱愛江村的清靜可愛,故詩的末聯很自然地寫道“直欲樵漁過此生”——但愿自己像樵夫、漁夫那樣,自由自在地度過這一生。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積雨,就是久雨。輞(wǎng)川莊是王維的別墅,在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的輞川河邊。這首詩正是詩人晚年生活的寫照。《舊唐書·王維傳》載:“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這首詩音調和諧,節奏鏗鏘,意境優美。三、四句是全詩最精彩的一聯,在疊字的運用上有獨到的功夫。用了“漠漠”,就使水田顯得廣闊遼遠,白鷺也就有了自由飛翔的余地;用了“陰陰”,雨后的夏木才顯出茂密濃郁,黃鸝的鳴唱才顯出婉轉清幽。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常建是唐代詩人。詩題一作《題破山寺后禪院》。破山寺,又名興福寺,在今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禪院,指僧人所居場所。《輿地紀勝》云:“興福寺,在常熟之破山。齊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唐常建詩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即此地也。”這首詩的首聯寫詩人清晨進入山林中的古寺,領起以下各句。頸聯說,彎曲的小路,愈走愈通向幽靜的地方,只見禪房隱藏在花木叢中。這兩句,歷代詩人都很稱贊。頸聯兩句說,秀美的山色順應鳥的天性,使它們非常快樂活躍,澄碧的潭水使人陶醉,把人心中的雜念一洗而空。最后,用“惟聞鐘磬音”結尾,反襯古寺的幽靜,令人遐思萬千。這首詩很有名,特別是第三、四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經常被人引用,成語“曲徑通幽”即源于此。據說,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看了這兩句,想“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第五、六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鳥性之悅,也很出色。清朝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論說:悅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裝句法,通體幽絕。” 岳麓書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千家詩》。 作 者:陳蒲清 導讀、注譯 《千家詩》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千”,為國學啟蒙小四書。它篇幅適當,淺近易懂,便利初學。內容豐富,多為唐宋兩代的名作,傳誦不衰,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生活、人情風貌。入選的作者面寬,既有帝王將相、名流學士,也有野老牧童、和尚道士,囊括了社會的各個階層。認詩不認人,不以人廢詩,從而使某些不出名甚至沒有留下姓名的作者所寫的好詩能夠廣泛流傳。因此,它能夠符合廣大讀者群體的需要,能夠風行全國,是我們學習唐宋古典詩歌不可或缺的入門讀物。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