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描寫春節的詩句佳句(關于中秋節的語句或詩句欣賞)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8/21 | |||||
描寫春節的詩句佳句(關于中秋節的語句或詩句欣賞)愿你遍歷山河,仍覺得人間值得。 盼望著,盼望著,2019的新春如約而至。 此刻的你,也許已和家人久別重逢,享受團圓;也許仍然漂泊,獨在異鄉為異客。 同樣的春節,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感受。 古人留下的這7首詩,道盡過年的滋味,值得一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元日》,是把春節寫得最為熱鬧的一首詩。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人們辭舊迎新。 春風送來了融融暖意,一家人歡飲屠蘇酒,好不愜意。 初春的朝陽下,千家萬戶正忙著換新桃符,一派盎然。 作這首詩的時候,詩人正出任宰相,他力主新政,想到變法的新氣象,不禁心生喜悅。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和往事清零”。 過年,對每個人來說,其實是一次與過去的自己告別。 卸下過去一年所有的疲憊,休養生息,然后滿血復活,春暖花開。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小時候,我一直有個疑惑,為什么除夕之夜人們都要守歲。 直到讀了蘇軾這首詩,才恍然大悟。 原來流逝的歲月宛如游向幽壑的長蛇,為了抓住它的尾巴,才強忍困意,相守夜間。 紀昀對這個比喻很是欣賞,說是“真景”,是人人守歲都有過的感受。 每逢春節,“為什么要回家過年”的話題總是被人不勝其煩地談起,我想,答案應該就是:一家人一起守歲的時光,最溫暖。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老少一堂,言笑晏晏。 這番其樂融融之景,便是過年。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除夕夜與家人團圓,高適的這首詩就是另一種情景。 他眼看著窗外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炊煙裊裊,而自己卻身居客舍,不禁黯然神傷。 身為異鄉客,淪為憶鄉人。 寒燈影只,孤月高懸,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故鄉今夜思千里”,我思念著故鄉,故鄉的親人想必也在思念著我吧。 作家劉亮程說:“我把故鄉隱藏在身后,單槍匹馬去闖蕩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走動,居住和生活,但那不是我的! 最初的我們,總渴望出人頭地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后來才發現那個我們當初逃離的故鄉,一直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過年的時候響起。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這一年的除夕,孟浩然是在樂成張子容的官邸度過的。 孟浩然與張子容,既有同鄉之誼,又是通家之好,兩人年輕時曾同隱鹿門山,晨夕相處,親密無間。 此次孟浩然遠道來訪,張子容當然熱情接待。 除夕之夜,燈火輝煌,畫燭高燒,筵備珍饈,酒斟柏葉。 他們一邊品嘗著新釀的柏葉酒,一邊暢敘著別后離情,席間還有梅花古曲助興,家常的快樂,難以言表。 過年了,遠在他鄉的你,倘若未能與親人團聚,與朋閑坐,敘闊談笑,不也別有一番滋味嗎? 闊別已久矣,別來無恙否? 三兩好友,推杯換盞,圍爐夜話,亦是人生好光景。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公元779年,這年除夕夜對戎昱來說,一定非常難捱。 詩人離鄉萬里,思歸無計。 雪落在竹林上,風颯颯作響,更鼓聲歇,清曉號角聲悲涼,他望著孤燈的斷碎余燼,就這樣熬過了漫漫長夜。 這兩年戎昱離家在外,跟隨驃騎,艱辛勞苦,歲暮還滯留天涯。 他是詩人,更是一名戰士。 董卿在《朗讀者》的舞臺上,曾讀過一位戰士的墓志銘:“對于世界,你是一名戰士,但是對于我,你是全世界。” 當我們闔家團圓的時候,邊防士兵還在風雪中守疆盡責。 歲月靜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我一直以為,過年應是最放松的時候。 讀到黃景仁的這首詩,才發現原來有的人,生活多煩憂。 千家萬戶都在守歲迎春,一片歡聲笑語的時候,詩人獨自在橋上昂首而立,陷入沉思。 他凝望著夜空,把一顆明星觀看了多時,屋內的喜樂似乎與他無關,心中只有家國天下的憂患。 新春佳節,有的人即使回到了家中,依然心系工作,掛心瑣事。 作家益西降措仁波切曾說過:“過年的時候,工作的事情不要談,全家人團團圓圓地過個年,一起吃飯,一起開心,特別重要! 在這個春節假期,且把煩憂放下,放松身心,歡樂到天明。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白居易可能是唐代對時間最敏感的詩人吧,在生命每個階段的除夕夜,他都會賦詩一首。 此時的他,待到燈燭燃盡,天亮之后,就年過花甲了。 回首半生,宦海沉浮,再加上染了眼疾,更容易多愁善感。 歲月不知人間冷暖 ,人間不識歲月蹉跎。 過年,正如過生日,對孩提來說,添歲了,成長了,翹首以待,滿心歡喜; 而對于老年人,齒老了,體衰了,不由嗟嘆,心下凄然。 成長,在一夕之間;衰老,也感覺轉瞬即至。 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有認真地老去! 既然歲月留不住,坦然面對后半生。 新春佳節,無論你品嘗了哪種過年的滋味,敬往事一杯酒,從此不回頭。 愿你遍歷山河,仍覺得人間值得。 愿你新的一年,被生活溫柔以待。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