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十首著名邊塞詩(史上最豪邁的十首邊塞詩)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13 | |||||
十首著名邊塞詩(史上最豪邁的十首邊塞詩)邊塞詩是描寫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來說它起源于漢魏六朝時代,到了唐朝進入黃金時代。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充滿開拓精神,很多文人都投身邊疆,以求建功立業。因此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也涌現出大量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來欣賞10首邊塞詩,來看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 榮景優品 有聲伴讀 3冊 謎語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啟蒙書 1、《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是因為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這首詩的的大意是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本詩雖區區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這首詩通過東漢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貴三個名將的故事,謳歌了將士們激昂慷慨、視死如歸、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勇于犧牲的精神,反映了當時人民要安邊定遠的心愿。全詩情調激昂,音節嘹亮,是一首激勵人們舍身報國的豪邁詩篇。 6、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全詩四層寫來一張一弛,頓挫抑揚,結構緊湊,音情配合極好。有正面描寫,有側面烘托,又運用象征、想象和夸張等手法,特別是渲染大軍聲威,造成極宏偉壯闊的畫面,使全詩充滿浪漫主義激情和邊塞生活的氣息,成功地表現了三軍將士建功報國的英勇氣概。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這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斗力。 8、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這首詩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載)舊歷六月。當時,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師西征,李副使(名不詳)因公從姑臧(今甘肅武威)出發趕赴磧西(即安西都護府)軍中,岑參作此詩送別。這首詩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其口語化的詩歌語言,讓人感到親切灑脫。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 關西老將能苦戰,七十行兵仍未休。 岑參這篇作品以自己邊地所見把“黑姓蕃王”與“關西老將”作鮮明對照,表現了漢、蕃兩族將領的苦樂不均,這樣,這首詩就上升到了政治層面,使詩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安史之亂以后,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后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秋天,嚴武鎮守劍南,率兵西征,擊破吐蕃軍七萬多,收復失地,安定了蜀地。這首詩就是作于同吐蕃交戰之時。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