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描寫夏的詩句五首(描寫夏天的詩詞語錄)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18 | |||||
描寫夏的詩句五首(描寫夏天的詩詞語錄)扇聲微變暑,井氣忽生秋,五首古詩,賞讀晚夏里的秋意 晚夏是指農歷六月。應對公歷的七月大部分和八月初。 古代人對于夏天,那是又愛又恨。陽光和雨水提供森林作物最好的養分,是盛大的瓜果時節,而農作物也是最好的生長期和成熟期,所謂“夏”,那是“大”也,太陽大雨水大瓜果大,想必原始森林里的原始人類最愛夏天,因為難得都是樹木掛滿果實,可以躺吃一陣子。 但是夏天又遭人恨,毒辣辣的太陽之外,是無處不在的熱,是真的可以熱死人那種,如果遇到干旱不雨,就算坐擁森林,也只能垂垂待斃。更何況農業社會里的夏天,千里平原,熱風吹到城市里,人是熱水中的游魚,只有熱得可以忍受和不可忍受兩種區別。如果夏天再水災旱災齊來,活下的人都只能算劫后余生。 夏季和別的季節一樣,都是三個月,90天,可是無人不覺得夏天的漫長。酷暑中的人掰著指頭算,秋天在哪里。度日如年,對于焦躁的人,越是農歷的六月,越是苦惱,因為農歷六月,雖然是夏季的最后一月,但是高溫溽暑,時在頭伏二伏,整個月都在水深火熱中蒸烤,讓人覺得絕望就是絕望本身,因為現實是如此熱酷。 實際過了農歷六月,也有相當長一段暑熱,以至于很多人并不分明夏秋的感覺,只以為夏之長,白日長到了黑暗。 但是農歷的六月,從古代的歷法和氣象來講,確實是夏天的最后一個月,炎熱之時,讓人感嘆這是盛夏,但是還有另外的稱呼,叫作晚夏,殘夏,末夏。 度過夏天,的確是要有過人的睿智的。因為沒有永恒的夏天,首先要從思想高度征服它。而期待秋天,簡直是從夏至就開始了。不是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嗎,雖然是指太陽向南回歸,但也是向秋而行啊。 所以雖然農歷的六月,如此炎熱,人們仍舊努力在夏天里尋找秋聲秋痕。 比如一陣臺風帶來的暴雨之后,感覺風向有所變化,仿佛東南風變作了西風。這海上的云團深入內陸,形成強大的風暴和降雨,也不可否認是和西北的冷空氣在作拉鋸和纏斗,已經為現代氣象學所證實。但在古人看來,一場并不算寒冷的西風,也帶來了秋的涼爽和希望。 所以農歷六月,既是酷暑的六月,也是偶有西風吹來的晚夏,讓人無限期待秋的來臨,在心理上率先迎接秋天。 農歷六月晚夏每一場雨,都是秋來的先聲。 “暮去朝來無歇期,炎涼暗向雨中移。 夜長只合愁人覺,秋冷先應瘦客知。 兩幅彩箋揮逸翰,一聲寒玉振清辭。 無憂無病身榮貴,何故沉吟亦感時?”白居易《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見贈》 一場連綿六月的夏雨,終于讓炎熱中的白居易有了喘息。但是雨下長了,帶走了溽暑暑期,卻也生出涼意來。這是秋天快要到了。雖然這樣的時段最合適睡眠,只是白居易老了,又總有慢性病,他是一雨覺秋,因為病弱的人不僅怕熱也畏寒,涼爽是涼爽了,可是文人悲秋傷歲的老毛病又犯了,雖然沒有熱死,可是到底歲月不饒人,人老了呀。 他趁著涼快寫了詩稿,可是總覺得一種空虛。如今是朝廷老臣,待遇優厚,有的是休閑,但為什么傷感呢?因為歲月留不住,高官厚祿買不回流逝的青春。 人們往往期待夏天早點過去,可是等到真的要過去時,才發現,生命在縮短,熱的時候只想逃熱,可是熱過去后,就是無可奈何的惆悵。這世上明明沒有后悔藥,但每個人總會算計過往得失,又總是得不償失。 “魚筍朝餐飽,蕉紗暑服輕。 欲為窗下寢,先傍水邊行。 晴引鶴雙舞,秋生蟬一聲。”唐朝·白居易,《晚夏閑居,絕無賓客,欲尋夢得,先寄此詩》節錄 晚年的白居易和劉禹錫都住在洛陽,白居易是俸祿養老。他有自知之明,他是以資歷獲得此殊榮,不摻和朝廷政事,只約著幾個老伙伴老詩友聚會,也算門庭冷落車馬稀。 這個愛朋友熱鬧的白居易,就想辦法聯絡老友劉禹錫。此時是六月晚夏,風雨之后,略有清涼,他怎么讓劉禹錫看到詩就來呢? 他說我這里清閑又涼快,這里的蟬鳴已經帶著秋天的悅耳,但是勾動劉禹錫的,是白居易巧用了劉禹錫,“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秋詞》,你劉禹錫不是愛著秋天和晴鶴嗎,我這里有,我們就是兩只鶴,一起迎接秋天,可好? 劉禹錫沒有理由不來呀,雖然這是六月,可是秋天在路上,在蟬聲里,在天上云鶴的翅膀里,在白居易的書信邀請里。 鐵定帶著好酒,驕陽也罷,風雨無阻。 “日夕是西風,流光半已空。 山光漸凝碧,樹葉即翻紅。 學淺慚多士,秋成羨老農。 誰憐信公道,不泣路歧中。”唐朝劉得仁《晚夏》 多么細微的察覺。這只能證明夏天太熱,而人敏感于風。晚夏的西風多半是在大雨之后,但是只要有西風就好,秋天不遠啦! 實際上這個時段很難有紅葉,但是黃昏晚霞,一方面讓遠山凝黛,更加蒼翠,一方面,霞光打在近處的樹葉上,別有一種綺麗的光彩,仿佛紅葉。 這是在山光水色的路途,晚來的西風讓他心情大好,他看見壯麗的晚霞群山,更有山之間平原的無邊青青禾苗。這預示著不久以后美好的豐收。 實際這里并不是真正的秋景,但是在落霞和明快的心情下,這里已經是飽滿的秋意,而他自己因為這些美好,也并無太多離愁別恨。人是為希望而行走,相比他要去的地方,總是他的理想和愿望。 “中(zhong )夕坐清簟,繁星時復流。 扇聲微變暑,井氣忽生秋。 為客方經楚,思鄉欲上樓。 云山殊未返,相顧兩悠悠。”宋朝·釋惠崇《晚夏夜簡程至》 這是晚夏的半夜。坐在涼席上,遲遲沒有睡覺,看到了天上的流星雨。 后半夜后,氣溫降下來,扇子也感覺風是涼的了,用井水洗手或者泡瓜果,竟然有了寒意。他把這種寒氣叫作秋氣。 實際立秋前后,晝夜溫差會變大,這也是人們先感覺晚上比白天涼快些的緣故,要知道,農歷六月上旬和中旬,晝夜溫差不大,往往熱到難以入睡。 所以晚間的涼爽也意味著秋天近也。 只是我尚不明白宋朝的僧人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他們可以寫詩,可以寫情感,可以寫鄉愁,可以寫思念。他們的存在和表達和文人普通人并沒有太多的區別。難道僅僅僧人只是一個職業? 萬荷葉上送秋來。”清朝陳文述《夏日雜詩》 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首秋天的詩,但恰恰它寫的是晚夏。這時荷花盛開,水榭清涼。那席子都感覺半夜里冷,而只是象征性地鋪著,可用可不用。 而晚夏的雨瀟瀟下著,連夢都涼醒了。起來一聽,那窗外萬柄荷葉,和著雨聲,送著秋氣秋涼。這秋天也該不遠了吧。 農歷的六月,雖然有酷暑炎熱,但是從氣象規律來講,是進入秋天的前奏,比如六月末,風雨之后會有徐徐西風,晚上也逐漸變得略微涼快。 秋天,總是不遠了。知道了這個規律,或者對這段日子有了期盼,就變得不再難熬。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