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關于山水的詩句有哪些(跟山水有關的詩分享)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 | |||||
關于山水的詩句有哪些(跟山水有關的詩分享)移舟泊煙渚③,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①建德江:浙江上游流經建德縣的一段,今名新安江。 ②孟浩然:689~740年,盛唐詩人,湖北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曾隱居鹿門山。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的一生,也曾徘徊于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和王維交誼甚篤。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后又曾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仍無結果,遂還歸故園。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詩人王昌齡游襄陽,和他相聚甚歡,觸動舊疾,病故,年52歲孟浩然的詩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他在當時即享有盛名。現有《孟浩然集》。 ③渚(zhǔ):水中的小洲。 移船近岸,停泊在煙水籠罩的小洲邊。正是傍晚時分,讓遠行在外的人不禁又平添一段新愁。 抬眼望去,原野無比開闊,以至于感覺整個天空正像一個穹廬,低低地罩在樹梢。江水清澈平靜,明月倒映水中,感覺它與人如此親近伸手就可以觸摸到。 堪與親情、友情、愛情相比的,大概就是鄉情了。什么是鄉情?余光中先生廣為流傳的《鄉愁》大概是一個絕好的回答,所謂鄉情,最根本的就是思念父母之情,此外,就是思念愛人、親人、友人,思念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孟浩然似乎是個特別戀鄉的人。他40歲前壓根就沒離開過家鄉,40歲后雖然為了求官開始出遠門,卻似乎總有無窮無盡的、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 建德江邊,孟浩然的船停泊在煙水繚繞的江邊,孤獨之情油然而生,何況又正值傍晚,“黃昏效應”把這種惘惘愁思又進一步放大了寬闊的原野,低垂的天幕,清澈的江水,近在手邊的明月的倒影,是足以強化這種孤獨、清寂之感的。也正因為孤獨之情才使他對江邊曠野的景色觀察得如此細膩精確。 孟詩中這種鄉愁比比皆是:“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家本洞湖上,歲時歸思催。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今宵有明月,鄉思遠凄凄”;“鄉園萬余里,失路一相悲”…… 終身未仕的孟浩然也許確實不適宜城市生活、官場生活。他在《北澗泛舟》中說“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又在《問舟子》中說“灣頭正堪泊,淮里足風波”,性情淡泊的他不適合去名利場中與人爭競他還常常在山水與功名之間、官場與家園之間徘徊,“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 這是天性所然。他自述“我愛陶家趣,園林無俗情”,“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日躭田園趣,自謂羲皇人”,“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如此率性認真的生命怎么可能在“風波一蕩薄,魚鳥不可依”的宦海沉浮呢?“只應守索莫,還掩故園扉”也許不僅僅是一句失意的牢騷,更是其心靈深處真正的呼喚。一旦回到他“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生活里,他就如魚得水,詩歌也沖和淡遠,風神超邁起來。 如果孟浩然真入仕了,他還能寫出如此大量語淡味醇的詩篇來嗎?簡直無法想象。看來,作為唐代著名詩人中少有的終身未仕的詩人,失意處也許正是得意處。就算孟浩然通過考試或推薦進入了官場,結果大概也只能是多了一個失敗的官員,而少了一個惠澤千古的詩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與失之間,孰重孰輕? 紅塵滾滾中的我們也和孟浩然一樣,常常面對在現實利益和心靈自由間的選擇,何去何從,真的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學問。 王維與孟浩然并稱為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 楚塞三湘接③,荊門九派通④。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⑤,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⑥。 ②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開元九年進士,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前期較關心時事,中年后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恬靜生活。他是唐代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杰出詩人,善畫,又兼通音樂,并能將畫、樂之理融于詩中。王維詩歌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尤以田園山水詩擁有更廣泛的讀者。著有《王右丞集》。 ③楚塞:指古代楚國地界。這里指漢水流域。三湘:指湘江流域。湘江上中、下游分別與他水合流,分稱漓江、瀟江、蒸江,總稱三湘。 ④荊門:山名,在湖北宜都長江南岸。一說縣名,在漢水與漳水之間。兩說皆通。九派:泛指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的眾多支流。 ⑤郡邑:城市,這里指襄陽城。浦:水濱。 ⑥山翁:山簡,晉代人。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常流連風景,飲酒游樂。 漢水流經楚地,南接湘江,在荊門與長江匯合。泛舟江上,遙望前方,似乎江水已流向天地之外,遠山迷蒙,似有若無。江水滔滔,襄陽城似乎漂浮在前方的水邊;遠方天水相接,波濤仿佛一直在拍打著天空。如此風和日麗的日子,真想與性情如晉代征南將軍山簡一樣的朋友一醉方休啊。 人常常是貪心的,每當獲得一樣美好的東西時,總希望同時還能獲得其他相關的事物。 王維也不例外。這趟旅程的心情很好,漢江壯景雄渾闊大,風景如畫。在水天一色,風和日麗的美景中旅行的王維,不禁感到沉醉,便進一步希望有友人能與自己分享和共樂。烘托相聚歡樂的最好的東西莫過于酒,抒發愉快心情的最好的東西莫過于詩。于是在風拂拂的江邊,與友人詩酒流連,就成了王維此刻的理想。 江山、友人和詩酒,魚與熊掌最好兼得。 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總是無止境的。 王維是一個孝子。母親活著時,人人贊揚他孝敬。母親去世了他痛苦得整個人都變了,幾乎要活不下去。他還給朝廷上表,把自己住的風景優美的輞川別墅改為寺廟以紀念母親。 王維還是一個感情專一的人。妻子很年輕就死了,他不再續娶獨自一人孤居了30年,直到61歲去世。 更為動人的是王維兄弟間的友愛。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兩京陷落。王維跟隨逃亡四川的玄宗不及,被叛軍抓住,強迫授以偽職唐軍收復兩京后,受過偽職的人都要定罪。這時王維的弟弟王縉官位已經很高,他請求新即位的皇帝唐肅宗削去自己的刑部侍郎職位,用來為哥哥贖罪。加上王維自己在被叛軍囚禁時寫了一首詩,表達了對京都陷落的悲痛,傳到了肅宗的手中。肅宗終于原諒了王維,只適當地降低了王維的職位。 后來,王維逐漸升到尚書右丞,王縉卻還遠在今天的四川任蜀州刺史。唐朝人都非常重視留在京城,不愿出任地方官。王維兄弟情深,就上書說自己有五個短處,而王縉有五個長處,現在自己在尚書省任職,更有才能的弟弟卻遠在地方上,自己愿意交還官職,請求做一個老百姓,使弟弟能從外地調回京城,這當然不合朝廷常規。當時朝廷審議的人感于其手足情深,沒有怪罪他。過了一段時間,朝廷把王縉召回京城,任左散騎常侍。 王維61歲時,病得很厲害,當時王縉在今天陜西的鳳翔當官。這天,大概知道自己行將去世,王維提筆給弟弟寫信道別,隨后又寫了一些給親友的告別信,就停筆去世了。 王維兄弟間的感情是篤厚深沉而且終生不渝的。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天的山澗里,寂靜無人。我悠閑地坐著,看桂花輕輕飄落。此時,正值寧靜的夜晚,生機勃勃的春山中空無一人。明亮的月光下,偶有不知什么原因受驚的山鳥忽然飛出,不時地在春水輕流的山澗中婉轉地鳴喚數聲。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是南朝梁詩人王藉的名句,歷來為人所喜聞樂誦。這種意境在王維的《鳥鳴澗》中有更進一步的闡釋。 《鳥鳴澗》描寫春澗夜景,清靜深幽。但這美好的一切所以有意義,是因為還有一個人,一個心境閑適寧靜,對大自然的美具有極為敏銳的嗅覺的詩人。似寫幽景,實寫閑人。有閑逸的心態,才能賞閑雅的妙境。這首詩中,詩人似在,時時見證著這大自然的大美無言;詩人又似不在,我們讀詩時感受到的不就只美景么?確實,詩人已全身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身世兩忘、萬念都寂”的禪境。而我們也跟隨詩人進入空明澄澈的審美意境之中了。 有純凈的心靈,才能欣賞純美的妙景。 唐代閭丘曉寫了一首《夜渡江》,詩曰:“舟人自相報,落日下芳潭。夜火連淮市,春風滿客帆。水窮滄海畔,路盡小山南。且喜鄉園近,能令意未甘。”僅從詩歌看,應該說是深雅有味的。但此人既是殺害王昌齡的劊子手,又是安史之亂中故意率軍逗留不進,不去救被困在重重包圍中的張巡所拼力死守的睢陽城,終被其上司張鎬杖殺的小人。所以明代鐘惺在他選的《唐詩歸》中驚訝地說:“能殺王昌齡人也,能作如此詩,怪事!”人品與詩品不符,人們只會帶著高度的警惕懷疑他詩歌中感情的真實性,甚至懷疑詩作者的真實性。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②,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③,王孫自可留④。 ②浣女:洗衣的女子。浣,洗濯。 ③隨意:任憑。春芳:指春花春草。歇:凋零。 ④王孫:古代一般用于指貴族子弟。此處承《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用法,王孫代指自己。但詩意與《楚辭·招隱士》相反,意思是山中純潔美好,可以久留。 正是秋天的傍晚時分,空曠的山中剛剛下過一場雨,空氣格外清新。清朗的月光從松樹間泄下來,在明亮的月光下,只看見山澗中清亮的泉水在石頭上帶著織紋緩緩地流著。 竹林里忽然熱鬧起來,原來是一群洗衣女子回來了。不遠處水上的荷花晃動起來,哦!是順流而下的漁船驚擾了它們。春花春草自然是早已凋零,不過隨它去吧,秋景不是也很美嗎?自然如此美好,我又何不遠離風波險惡,濁浪翻滾的官場,留在這清凈美好的山中呢?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熟悉唐詩的人看到它就會想到王維提起王維最先想到的也很可能是這兩句詩,可見其深入人心。 山水要有人的活動才有生氣,才有了審美觀照的主體和意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景美,“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既是景美,又是情美,而這二者都因為有王維這個審美觀照的主體的存在使整幅風景籠罩在情美之中,從而更凸現其情、景之美。整首詩就是一個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整體顯現。 絕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共同的人生夢想:周游世界。我們看到,某些國家的人們在生存問題不成為什么問題后,就滿世界地亂跑。其他國家的人們有時實現起來要困難一些,不過并不妨礙將這作為一個珍藏終身的夢想,并在可能的時候實現它。周游世界固然包含人文景觀,但自然景觀是更為本質的部分。 中國古代提倡“父母在,不遠游”,不過考慮到古代平均壽命不長等到父母不在,想要遠游,只怕也力不從心了。所以,中國古代能有一部《徐霞客游記》,真是個奇跡。據說徐霞客有一位很支持他遠游探險的母親,每當徐霞客從遙遠的山川回來,她都要問這問那,對那些探險故事聽的很著迷。感謝這位偉大的母親,可以說是她和兒子共同創造了中國的這一奇跡。 山水總是作為人類最早和最后、最美和最溫柔的家園在不遠處等著我們。我們有那么多的山水詩,詩人們總是費盡心機去描繪它,竭盡全力去贊美它。是了,李白倒有一句牢騷語:“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不過那一方面是不得志的宣泄,另一方面也是事實“天下名山僧占多”嘛。嚴格地說來,有些時候,寺觀過多過濫確實是中國山水的一個特點。 不管怎么說,山水是美的,是媚的,還是魅的。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回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宋代王觀這首《卜算子》算是對山水之魅的一個直抒胸臆的表白吧。 噫吁戲③!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④!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⑤。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⑥。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⑦。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⑧。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⑨。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⑩。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雄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①蜀道難:樂府《相和歌詞·瑟調曲》。 ②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雄奇豪闊、熱情奔放。今存詩990多首,是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精神的代表后人尊稱他為“詩仙”。他和杜甫的詩歌代表了唐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水平,人們把他們并稱“李杜”。 ③噫吁戲:三字都是驚嘆詞,蜀地方言。危乎高哉:用加強的語氣驚嘆蜀道又高又險。 ④蠶叢及魚鳧(fú):傳說中古蜀國的兩個國王。茫然:邈遠貌。意謂遠古事跡,茫昧難詳。 ⑤爾來:自從蠶叢、魚鳧開國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年代久遠。秦塞:猶言秦地。塞,山川險阻之地。春秋時,秦國在今陜西,故后世稱今陜西為秦。通人煙:相互往來。 ⑥西當二句:是說由秦入蜀西面有太白山攔著,只有高險逼仄的山路相通西當,西面當著,這是以長安為中心的秦地而言。太白,山名,在今陜西郿縣東南鳥道,指太白山頂峰巒起伏,只有高險逼仄的山路,一般只有鳥才能飛過。 ⑦地崩山摧二句:意謂地崩山塌壯士犧牲了,然后秦、蜀之間才有路可通。這是五丁開山的神話。據說,戰國時,秦國想開發蜀地,必須設法先滅蜀國。秦惠王知道蜀王好色,就許嫁五位美女給蜀王,蜀王派五個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見一大蛇鉆入山穴中,五力士共掣蛇尾,大山崩塌,力士、美女和將士、隨從都被壓死山也分成五嶺。從此,秦、蜀之間才開始往來。天梯,指高峻的山路,一級一級像上天的梯子一樣。石棧,在山崖上鑿石架木而建成的道路。公元前256年秦惠王滅蜀,使張儀筑都城,置蜀郡。 ⑧六龍回日之高標:古代神話,羲和駕著六龍所拉的車子載著太陽在空中運行。六龍回日,是說山的高峻險阻,連羲和都得為之回車。高標,山的最高峰。沖波:沖激起來的波浪。逆折:波浪回旋曲折。回川:漩渦。 ⑨黃鶴:即黃鵠(hú),健飛的大鳥。猱(náo):一種猿類動物,善攀援。愁攀援:以攀援為愁,意謂難以攀援而上 ⑩青泥二句:意謂由秦入蜀,經過青泥嶺時,轉來轉去,都是山峰。青泥,嶺名,在今陜西略陽縣西北。盤盤,回旋曲折的樣子。百步九折,言在極短的路程內,就要轉許多彎。百、九,都是虛數。縈(yíng):繞。 捫參(shēn身)二句:意謂山高入云,行人伸手可以摸到一路上所見的星辰,令人緊張得連氣也不敢透。參,指參宿七星,屬今獵戶座。歷,經過。井,指井宿八星,屬今雙子座。古謂秦屬參宿分野,蜀屬井宿分野。由參到井,是由秦入蜀的星空。脅息,屏住呼吸。撫膺,摸著胸口。 君:泛指入蜀的人。巉(chán)巖:險峻的山巖。 子規:即杜鵑,又名杜宇,相傳為古蜀望帝魂魄所化。 凋朱顏:因驚悚而臉色變白 連峰去天:山峰相連與天相近不遠。盈:滿。倚:靠著。 飛湍二句:指急流和瀑布匯成巨流撞巖轉石在山中發出雷鳴般的聲響。喧豗(huī):哄鬧聲。砯(pīng):水擊巖石聲。轉:翻滾。 劍閣:在今四川劍閣縣北,即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的一道雄關,又名劍門關。崔嵬:高險而突兀的樣子。一夫:一人。莫開:不能攻破。 或匪親:假如不是可靠的人。狼與豺:指殘害人民的叛亂者。 猛虎、長蛇:喻可能起來叛亂的人。 錦城:即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啊!又高又險!行走蜀道比登上青天還要艱難。蠶叢和魚鳧是古代蜀國的開國君主,他們開創蜀國的事跡多么的遙遠。開國以來四萬八千年,因高山阻擋,也沒和鄰國秦地互相往來。西面擋著的太白山只有鳥飛的通道,鳥可以橫飛到峨嵋山的山巔。直到地塌山崩犧牲了五位開山壯士,鑿石架木建成了棧道,然后才把高峻的山路相接,打通了蜀道。 上面有日神駕著六龍也無法通過的山峰,下面有沖激的波浪回旋曲折的河川。健飛的黃鶴也無法飛過,輕巧的猿猱也難以攀援。青泥嶺是那樣地回旋曲折,行走一百步環繞山峰要轉九道彎。行人伸手就可摸到天上的星辰,緊張得連氣也不敢喘,只得撫著胸口坐下來長嘆請問你西游蜀地何時才能回還?可怕的路途,險峻的山巖,多么危險只看見悲鳥在古樹上哀鳴,雌雄一前一后環繞在樹林間。又聽見子規鳥在月夜里聲聲悲啼,令空山月夜更加充滿哀愁。在蜀道上行走比登上青天還要艱難。聽了此語,會使人驚悚得臉色都改變。 峰連著峰,離天不夠一尺遠,枯松倒掛下來斜靠在懸崖絕壁邊山上的瀑布和山下的急流匯成巨流奔騰喧嘩,撞巖轉石,千山萬壑聲如雷鳴一般。蜀道如此艱險,可嘆你遠方來客到此何干。途中的劍門關尤其險要,一人擋住關口,萬人別想過關。守關之人假如不親近可靠,就會變成豺狼一樣的叛亂者。到那時候,人們從早到晚都要躲避猛虎、毒蛇這些害人之物。它們磨利毒牙吸人鮮血,殘忍地殺人如麻。 在錦城雖有無限歡樂,還不如早日還家。攀登蜀道,比登天還要艱難,我側身西望蜀地,不禁長長地嘆息。 根據研究,人們一般認定這首詩乃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時寫的。詩歌雖然襲用樂府古題,但全詩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透露出對社會的憂慮和關切。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此詩對樂府古題有了極大的創新和發展。唐代評論家殷璠編的《河岳英靈集》中說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可見在當朝就令人耳目一新。今天讀來也仍充滿奇情異彩。這是這首詩吸引我們的原因之一。 胡震亨、顧炎武認為此詩是李白“自為蜀詠”,“別無寓意”。 但更多人認為此詩有其寓意的。細味詩意,“別無寓意”的可能性很小,此詩應該是大有深意的。 玄宗初見李白,就對他恩寵有加。李陽冰在《李白集序》中說玄宗“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羮以飯之。……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潛草制誥,人無知者。”李白自己也說:“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鸞輦出鴻都,身騎飛龍天馬駒。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玉壺吟》) 但這種好景不長,他很快就受到了讒毀,《鞠歌行》中自陳:“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這樣的敘述在很多其他篇章中還有體現:“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玉壺吟》) 結合李白的《梁甫吟》,也許更容易看明白《蜀道難》后面的含意李白是滿懷高昂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的。他夢想著明君賢相的遇合就像姜太公遭遇周文王,“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并希望能建立像酈食其“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般的功業。 可惜唐玄宗這時已經被小人包圍,是非不分了,而李白也已預感到安史之亂的爆發,“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遠別離》)。李白既遭遇到“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般政治暗算,又看到“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壺多玉女。……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閽者怒”的現實,這里“雷公”應指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奸相、權臣“玉女”暗指楊貴妃等女寵,“閽者”則很可能指高力士等權閹。如此種種,大概就是“蜀道”為什么那么難的真正原因吧。 李白的《遠別離》大概要寫得晚一些,應該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后的作品了。“雷憑憑兮欲吼怒,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似指的是“安史之亂”的爆發和憲宗在宦官的幫助下即位,玄宗不得不自稱太上皇。這里揭示的應該是宦官專權和藩鎮叛亂兩個唐王朝的根本弊端。“或言堯幽囚,舜野死”,應是對返京后唐玄宗的遭遇的猜度。“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帝子泣兮綠云間,隨風波兮去無還。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合理的理解是,唐玄宗死后,李白對他表達深切和永無休止的懷念。古人常常以夫妻或男女關系喻君臣關系這里,李白以娥皇、女英自喻,以舜喻玄宗。李白與唐玄宗死于同一年,唐玄宗死于四月,李白于十一月去世,李白生前得到玄宗死亡的消息是必然的。 李白對唐玄宗的感情是復雜的:既對他天寶年間沉迷女色、任用小人、寵信宦官、疏遠賢人不滿,發出“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的牢騷;又對他的知遇之恩心懷感激。他痛恨的主要對象還是“猰貐磨牙競人肉”、“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小人和惡人,以及“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的排擠賢人的丑惡現實。對唐玄宗的知遇之恩,他還是終生感激和懷念的。 岱宗夫如何③,齊魯青未了④。 造化鐘神秀⑤,陰陽割昏曉⑥。 蕩胸生曾云⑦,決眥入歸鳥⑧。 會當凌絕頂⑨,一覽眾山小⑩。 ①這是杜甫青年時期漫游齊趙游泰山所作。岳:指東岳泰山。 ②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詩人,號稱“詩圣”。一生寫詩1400多首,是唐詩思想和藝術的集大成者。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祖父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詩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 ③岱宗:即泰山,山別名稱岱,古以泰山為眾山的宗主,故稱岱宗。夫:語助詞。如何:怎么樣。 ④齊魯句:意謂泰山居齊魯之間,峰巒青翠之色,齊魯之外,還可望見。突出泰山的高大雄偉。未了:沒完。 ⑤造化句:意謂大自然把神奇和秀麗都賦予了泰山。造化:大自然。鐘:聚集。 ⑥陰陽句:意謂泰山高聳入云,遮住了陽光,在同一山的南北兩面,光線明暗不同。陰:山北。陽:山南。割:劃分。 ⑦蕩胸句:意謂望見山中層云迭起,心胸激蕩。 ⑧決眥(zì):決:裂開;眥:眼眶。決眥:睜大眼睛。決眥入歸鳥:睜大眼睛目送歸鳥飛入山中。 ⑨會當:猶言終當。表示將來定要如此。 ⑩一覽句:語本《孟子·盡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天下:感覺天下的一切都變小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景色如何呢?青青的山色把齊魯兩地都覆蓋還沒有盡頭了。大自然把神奇和秀麗聚于一身,山南山北的明暗判若黃昏和拂曉。山上云層迭起蕩我心胸,凝神遠望我目送著歸林的飛鳥。總有一天我要登上山頂,那時周圍的群山都將變得低矮渺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一個青年的豪情壯志。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杜甫“心胸氣魄,于斯可觀”。 有了這樣的心胸氣魄,即使杜甫一生遭遇“安史之亂”,始終窮愁潦倒,即使他本來想做一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完全破滅,也仍不妨他成為一個名傳千古的詩人。正如柳宗元所說:“賢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貴于后,古之著書者皆是也。”柳宗元本人參加王叔文集團遭遇失敗,“欲慷慨攘臂自同昔人”,在當朝不可得,也仍不失其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詩人。 雜志上曾有一個討論:為什么我們的理想越來越小?也許我們一生都在調整我們的理想,而且因為情勢變化和伴隨成長越來越腳踏實地的緣故,我們的理想也許確實越來越小。但我們少懷壯志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位睿智的人說過,不管你的理想多么高遠都不為過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百分之百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而如果一個人少年就沒有壯志,那將是最可怕的。起步尚且如此,談何千里之行?所以每個青少年都應向李白一樣,懷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念,必將能有所成就。即使人到中年也仍不妨以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來激勵自己。 綿亙于山東省中部,前臨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東省省會濟南,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泰山自古以來與中國的其他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稱“五岳”,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①滁(chú)州:今安徽滁縣。韋應物曾任滁州刺史,詩作于任內。西澗:在滁縣城西。 ②韋應物:737~約792年,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后舉進士,歷官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長期擔任地方行政官吏親身接觸到戰火離亂的社會現實,所以寫了不少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好作品。其詩多送別、寄贈、感懷之作,情感真摯動人。田園山水諸作,語言簡淡,風格秀朗氣韻澄澈。著有《韋蘇州集》。 我最喜愛西澗邊生長的那些綠油油的小草,茂密的樹林里傳來黃鸝歡快的鳴囀。黃昏的春雨使潮水迅速上漲,野外的渡口空無一人只有一只小船孤零零地橫漂在那兒。 有時候,人是風景最好的點綴,因為人的出現,整個風景頓時活了起來,否則風景就只是風景,顯示不出審美的意義。有時候,人是風景中最大的敗筆,一幅無比美好的風景,因為人的出現,畫面顯示出極不協調,整個畫面怎么看都別扭,人成了風景中的污點。更多的時候,人們對自然過度開發,或對自然景觀過度追求經濟利益,使人深深體會到人是自然最大的破壞者,是自然的罪人。 《滁州西澗》景幽、境幽,又靜中有動,意境優美,歷來為人所稱道不過這首詩最大的優點還在于他既寫了景,又寫了人;既寫了人,又并沒有出現人。這幅畫是一幅純粹的風景畫,但我們并不覺得風景的寂寞與孤立。這里有人的活動痕跡,有生活氣息,但又沒有讓人的出現污染風景。人類的身影,在這幅充滿野趣的畫面里,妙在似有如無之間。 山石犖確行徑微③,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④。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⑤。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⑥。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⑦。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⑧。 山紅澗碧紛爛漫⑨,時見松櫪皆十圍⑩。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img23。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img24。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img25。 ①這是一首游記詩,取首句“山石”二字為題。 ②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人們把他們并稱為“韓柳”蘇軾稱贊他“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詩歌創奇崛險怪之派,世稱“韓孟詩派”,其中孟指孟郊。 ③犖(luò)確:險峻不平的樣子。微:狹窄。 ④梔子:茜草科常綠灌木,夏季開花。肥:飽滿、潤澤。 ⑤所見稀:有兩種解釋,一說古畫已依稀莫辨;一說看到的是稀有的好畫。兩說皆通,似以后者為佳。 ⑥羹飯:泛指飯菜。疏糲:粗糙的食品。糲:糙米飯。 ⑧煙霏:云霧。霏,云氣。 ⑨山紅:指山花。澗碧:指澗水。紛:繁盛。爛漫:光彩照人的樣子。 ⑩櫪:同櫟,落葉喬木。 img26激激:象聲詞。 img27局束:局促,拘束。為人(jī):為別人所控制,不得自由。:套在馬口上的韁繩。 img28吾黨二三子:指和自己同游的兩三個朋友。歸:歸隱。 石頭險峻,山路狹窄,黃昏來到寺廟,只看見蝙蝠在飛。進堂我坐在臺階上觀寺院風景,剛下足了雨,芭蕉葉特別大,梔子的花朵也分外飽滿、潤澤。僧人告訴我古壁上的佛畫很精彩,用燈火照著讓我觀看的確是少見的好畫。僧人為我們鋪床掃席并送來晚飯,糙米飯也足以充饑。深夜里我靜靜躺臥,聽不見蟲聲唧唧,明朗的月亮從山嶺那邊升起,清亮的月光照進了門。天明了我獨自去漫游,道路在云霧中難以辨認。上來下去周圍全是云霧彌漫。山中的紅花與澗下的碧水相互輝映,時而看見粗達十圍的松樹、櫪樹。光著腳踏著溪流中的石頭過河,流水潺潺。和風陣陣,拂動著我的衣裳。人生在世能享受這樣幽雅的風景,自有其樂,何必拘拘束束受別人控制。哎,與我志同道合的幾位朋友,為何到老了還不歸隱呢? 詩以開頭“山石”二字為題,卻并不是歌詠山石,而是按照行程的順序,敘寫所見、所聞和所感,是一篇詩體的山水游記。在韓愈以前游記詩一般簡單記游,因景抒情。汲取散文的特點,詳記游蹤,而又詩意盎然,是韓愈《山石》的獨創。 最為打動我們的,是韓愈的語言。山石是“犖確”,山中小徑是“微”,新雨之后則“芭蕉葉大”、“梔子肥”。芭蕉葉的大小與雨似乎并沒有關系,但新雨洗刷后油綠發亮的芭蕉葉確實令人注意到它的碩大之美。用“肥”來形容飽含雨水的梔子花的飽滿、潤澤,不妨借用魯迅談論唐人的一句話,“則辦法直前無古人”。“大”、“肥”這樣平凡普通甚至過于通俗的詞語,到了韓愈筆下,由于用得恰當,居然立即化腐朽為神奇了。凡此種種,韓詩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杜甫總結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學創作經驗,韓愈進一步發揚光大之。韓愈在《答劉正夫書》中說:“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若皆與世浮沉,不自樹立,雖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后世之傳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可以很好地解釋其創作追求。韓愈詩歌以“奇崛險怪”為特征,但清人趙翼說他:“其實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從字順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專以奇險見長。”(《甌北詩話》)可謂的評。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③。 孤舟蓑笠翁④,獨釣寒江雪。 ①本詩為作者永貞革新失敗后貶永州司馬時所作。 ②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包括著名的《永州八記》在內的600多篇詩文,經后人輯為30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 ③絕:盡。徑:小路。人蹤:人的腳印。 ④蓑笠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 成千上萬的山中看不見一只飛鳥,所有的小路上人影全無。孤舟上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頂著嚴寒冒著風雪在寒冷的江中獨自垂釣。 短短的兩句詩,頻繁地出現“絕”、“滅”、“孤”、“獨”四個表示孤寂的詞,政治革新失敗,蒙受著天大的冤屈和冒著隨時可能有的生命危險,柳宗元內心的孤苦悲涼可見一斑。那可是篡奪皇權的罪名啊! 讓我們深感安慰的是,經過一代代的努力,我們今天終于沐浴在現代民主的陽光下,而不是生活在陰云籠罩的封建王朝。 那么為什么我們還是如此喜歡這首詩,以至于幾乎人人都要讀它或者讀過它呢?因為清冷、清寂、清寒的清涼境界是如此的純潔,那不正是詩人的人格寫照嗎?蓑笠翁在如此冷寂的天地中獨釣,這種堅持也是令我們感動的。 或許柳宗元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姜太公直鉤釣文王,終于實現了明君賢相知己般的遇合;而自己遭遇政治寒流,就只有獨釣寒江雪的分了。這也許是詩境如此孤寂蒼涼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紅塵滾滾中摸爬滾打的人們忽然讀到這樣清寒的句子,是不是也是一劑絕好的鎮靜劑,讓我們不禁停下來想想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果忽略掉柳宗元的悲涼處境,這也不失為一幅絕好的雪境趣釣圖。孤舟蓑笠翁與千山萬麓的雪,與滿江的寒流,甚至薄冰已經完全融為一體了,人與自然是如此的和諧。是啊,不管痛苦還是歡樂,都到大自然中來洗滌和消化吧。 唐順宗時主張打擊宦官勢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馬”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他們在改革失敗后,俱被貶為遠州司馬,故名。 向晚意不適③,驅車登古原④。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①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漢宣帝曾在此立樂游廟,故稱。是唐代游覽勝地。 ②李商隱:約812或813~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李商隱一生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于各藩鎮當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終身。 ③向晚:近晚,傍晚。意不適:心里不痛快。 ④古原:指樂游原。其地地勢高敞,望長安城內了如指掌。 傍晚時分我心情抑郁,駕車登臨作為游覽勝地的古跡樂游原。夕陽之景無限美好,只可惜時光已臨近黃昏。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樣的感覺我們每個人都有過。李商隱只是把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口中所無的東西表達出來了,于是獲得了世世代代人的共鳴。 但顯然,這兩句詩還可以有豐富得多的含義。可以指一天中的感受,也可以是一生中的感受;可以是對一個家庭、一個組織的感嘆,也可以是針對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感慨。即如李商隱,可以是對當天的感嘆,或對自己一生的感慨,何又嘗不可以聯想到李商隱身處的晚唐,已經是一道殘陽,不論如何壯麗,都將好景不長了呢? 美好的事物不能長存,恰恰是我們倍加珍惜它的原因,譬如生命譬如愛情、友情和親情。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