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關于向日葵的唯美句子(贊美向日葵的唯美句子)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4 | |||||
關于向日葵的唯美句子(贊美向日葵的唯美句子)盛夏將至,鮮花店或街頭的花攤上,就已經有了向日葵的一席之地。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實用主義的代表向日葵就成了插花界的寵兒,頂著一個碩大無比的明媚臉盤,愣是在一眾姹紫嫣紅中,將自己給特立獨行了出來。 夏日里,驕陽把人逼退,躲進了空調房,穿起了長袖衫?墒牵祟愑肋h的需求不滿,又不甘心就此度過夏天,于是在烈日和舒適之間,向日葵成了最佳替代物。 插在瓶中,向日葵就是太陽,就是夏季最浪漫的詩。 泰戈爾詩中的“生如夏花”應是對向日葵最美的注解。 于是,似乎是為了迎合人的審美新趨勢,即使城市里的地寸土寸金,也會特意開辟出一塊地來,種上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只為成全夏日的一路風景。 有趣的是,向日葵的美在于向陽而生,而夜賞向日葵卻才是今人愛干的事。 密葉護繁英,花開夏已深。 莫言顏色異,還是向陽心。 雖然,明代詩人蔣忠的這一首《黑葵》講的是十足十的向日葵的典型特征,夏開花、向陽心,但是實際上這是蜀葵,且是名貴的黑葵,并不是我們以為的向日葵。 元明以前的古詩中,若提到“葵花”的,多半是葵菜、冬葵、蜀葵。比如北宋時期大名鼎鼎的司馬光所寫的《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但事實上,古詩文中的“傾心”、“向日”借的大多是“葵葉向日”的之意,甚至還有“方葵不傾”《蜀葵贊》的說法。 不僅是葵類植物,古詩中“向日”而生的植物比比皆是,“蕨肥巖向日”講的是蕨菜,“杏花華向日紅勻臉”、“向日荷新卷”分明是杏花和荷花;“向日分千笑,迎風供一香”是唐太宗筆下的桃花,還有“妖艷誰憐向日傾”是趙光義心中的春海棠…… 還是說回向日葵,比較公認的是,原產于美洲、被視為太陽神的的向日葵,是在十六世紀以后,也就是明代,才先后兵分兩路來到中國,三百多年前,從越南傳到了云南,然后逐漸北上,大約100年前,又由俄羅斯傳入了東北地區。 我國最早出現有關向日葵的記載是在明代嘉靖年間浙江地方志《臨山衛志》中,僅出現了“向日葵”的名稱記載,而對向日葵最早的性狀描寫是萬歷47年姚旅的《露書》: “萬歷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傳至。其樹直聳無枝,一如蜀錦開花,一樹一朵或傍有一兩小朵,其大如盤,朝暮向日,結子在花面,一如蜂窩! 同樣是在明代,有關向日葵的記載,還有方以智《通雅》卷四四:“大黃葵,獨花,心大如餅,向日葵也。”文震亨《長物志》卷二葵花:“一曰向日,別名西番蓮! 《佩文齋廣群芳譜》卷五一: “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陽花。莖長丈馀,干堅,粗如竹,葉類麻,多直生,雖有傍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盂,單瓣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漸紫黑而堅,取其子種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墮胎! 以上等等,都說明了向日葵傳入中國之初,向日、西番菊、黃葵、丈菊、番菊、迎陽花等等都是向日葵的名字,只不過在歷史演變中,“向日葵”最終勝出,可能這三個字的組合,在舌唇間抑揚頓挫,頗有明媚的感覺。 如果說元代,趙孟頫的《黃葵詞》: 仙掌郁金衣,朝陽風露晞。 可憐蜂與蝶,只解弄春暉。 黃金點綴碧叢叢,不與東籬住貫同。 畢竟秋官員數滿,朅來借注在春風。 還會令人疑惑于,此葵到底是不是向日葵,那么到了明朝以及以后,再來讀古人涉及“葵”的詩詞,就不會再因為傻傻分不清而犯貽笑大方了。 總體而言,明清關于向日葵的詩作并不多,畢竟是外來物種,國人對于向日葵的接受和開發,是非常緩慢的,到了清初,陳扶搖所著《秘傳花境》中記載道: “向日葵-名西番葵,高一二丈;葉大于蜀葵,尖狹,多缺刻;主月開花,每稈頂上只一花,日中天則花直朝上,日西沉則花朝西;結子最每繁;狀如萆麻子而扁。只堪備員,無大意味,但取其隨日之異耳! 看看,說的什么話,只是替補后備,沒什么大用,就是取它向著太陽轉的特性,真是暴殄天物。 難以想象,如果今天我們的零食中若少了葵花籽,該少了多少趣味。但是換一句話說,古裝劇中經典的婦人嗑葵花籽的形象,如果情節設定是在明清以前,那絕對是“史盲”編劇干的。 因為差不多到了民國時期,被稱為“香瓜子”的葵花籽才開始成為流行的食物。豐子愷老先生有一篇文章《吃瓜子》,就用幽默風趣的文字描述了這段往事,并且還認為中國人吃瓜子堪稱之最,“在酒席上、茶樓上,我見過無數咬瓜子的圣手。近來瓜子大王暢銷,我國的小孩子們也都學會了咬瓜子的絕技!碑斎幌壬潜е鴲蹏闹S刺時人的風氣,是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今天看來,若有吃瓜子比賽,中國人稱第二的,絕沒人敢稱第一,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一談到吃的,就收不住了,還是說回向日葵。 雖然明清兩代因為普及和見識的緣故,描寫向日葵的詩句數量有限,但寫物言志,還都頗有可取感人之句。 丈菊今朝得,低垂九尺闌。 發遲冬已破,移早露猶團。 食蕊搴難及,憐芳仰屢觀。 縱令他處有,爭伴醴筵歡。 明代李夢陽的這一首《丈菊和王左史》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句“食蕊搴難及,憐芳仰屢觀”,想吃夠不著,那就權當是憐香惜玉仰著頭看吧。 清代的向日葵詩作就比較多了,比如陳曾壽的《靜園直廬前有向日葵一株孤秀可愛既為之圖并約愔仲作詩紀之》中的“娟然萬綠底,見此黃金盤。亭亭一丈身,初日顏色鮮。徘徊自顧影,風露疑可餐!本桶严蛉湛慕o寫活了,就好像是一個煢煢孑立的又格格不入的讀書人。 清代彭遹孫的《番菊》: 小草無名不用栽,栽時先合問根荄。 鮮明似剪金鸚卵,氣息全輸紫麝煤。 花自霜前籬下發,種從海外舶中來。 盛朝久已圖王會,七月江南處處開。 最后一句“七月江南處處開”甚是惹人思緒萬千,七月的江南又何止有向日葵,還有夢里的水鄉和槳聲燈影。 說到個人喜好,清代陳元炳的《向日葵》使人讀之愛不釋手: 韶光歸漢苑,葵色麗江潯。 欲壯三春景,長傾一片心。 日烘舒蕊赤,霞茜綴莖金。 撥霧迎朝靄,披星送夕岑。 腳根猶自衛,塵翳漫相侵。 倘得依丹陛,輸誠在寸忱。 因為“撥霧迎朝靄,披星送夕岑”令我想到了梵高,想到了梵高畫中的向日葵,明媚鮮艷卻又有掩飾不住的盛極而衰,作為“向日葵畫家”,作為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梵高筆下的向日葵比如其他同類題材的畫作,最偉大的地方就在于眼之間可見的怒放生命力。 梵高的多幅向日葵畫作,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金黃色,在向日葵上光芒逼人,摯愛、狂熱、燦爛,化作閃爍的熊熊火焰,凝聚了靜物表象的噴薄而出的原始沖動。但同時,又有即將衰敗的征兆。 生與死、華麗與樸素、偉大與平凡、炙熱和平靜……如此矛盾又和諧,也許就是梵高用生命作畫的理由,也是就是我們愛梵高和他筆下《向日葵》的理由。 可以肯定是的,七月敢于直面太陽熱情的炙烤,若沒有怒放的生命,又何以接招? 而這一句“撥霧迎朝靄,披星送夕岑”之所以打動我,也是因為,除了追隨陽光之外的使命,向日葵也曾面對別樣的風景,朝夕、霧靄和星光,同樣也是風景。我們不是向日葵,焉知向日葵最愛的又是什么呢?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