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元宵節詩句古詩(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0 | |||||
元宵節詩句古詩(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農歷的正月十五,也是傳統中的大年。 元宵節如同新年一樣被看重,不僅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更是出門游玩的好時節。 它意味著春節達到了高潮,而春意也越來越濃了。 元宵節還叫燈節,因為這天夜晚,有著賞燈觀燈的習俗,讓這個節日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唐·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元宵之夜,玉漏和銀壺不要相催促了,讓人們盡情地玩樂吧。今天晚上,別想著回去,城門和上面的金鎖到天明都會一直開著。誰家看到月亮還能無動于衷地閑坐著,一聽到哪里有花燈都會迫不及待地趕來觀看。 元宵節,充滿著熱鬧和歡樂,令人沉醉。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唐·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家家戶戶都開著門,出來游玩,到處燈火通明,真是不夜之城。到了元宵節這天晚上,京城實在太熱鬧了。無數的宮人跳起舞來,歡娛聲好像沖上了 九宵之上,久久不停。就算是神仙,也會被人間的氣氛所感染吧。 越是繁華的城市,元宵之夜也越熱鬧。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彩燈照亮了夜晚,園林里的花木都璀璨多姿。四處皆可通行,城門的鐵鎖也取下了。游人如織,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明朗,照耀著每一個人的臉孔。游玩的歌妓花枝招展,艷麗迷人,一邊走,一邊高唱《梅花落》。城里取消了宵禁,計時的玉漏你也走慢些,別讓這佳節匆匆而去。 人們常常說,鬧元宵。一個鬧字,說盡了元宵的精髓。無論老少貧富,到了這天,皆歡天喜地,熱熱鬧鬧地過節。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元·元好問《京都元夕》 元宵節的街上,人山人海,到處都能碰到身著華服,妝扮美麗的女子,更有兒童歡鬧。我這個穿著黑衫,默默無聞的人,也在如織的游人中,在歡聲笑語里觀燈猜謎,心情愉悅。 花燈,是元宵的主角。而冰制的燈,則更是奪人眼球了。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清·唐順之《元夕影永冰燈》 到了清代,已經出現了冰燈。詩人正被煙花和彩燈所吸引,忽然看見了冰燈。它閃爍著清輝,別有一番風韻。就像剛從海里打撈出來的鮫珠,還帶著水汽,只覺得衣袖生出寒意。燭火遮擋不了空中的清姿,又好像籠罩著皎潔的月色。如此獨特而美麗的冰燈,真希望明天還能看到,繼續著今夜的快樂。 元宵,是讓所有的人走出家門,為賞燈,為賞月,也為賞春。應該是最歡樂的傳統節日。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之夜,需得有燈,有月,才算是春意濃濃,歡樂滿滿。春天來到人間,美人如花似玉。花燈燃燒照耀在月光下,月光更如白銀奪目。滿街都是戴著珠翠游玩的村女,到處都是比賽歌喉的小伙。如果不盡興游樂,開懷而笑,怎對得起如此的良辰美景? 元宵無月,是有些掃興,有點小遺憾。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清·丘逢甲《元夕無月》 這地方三年元宵都沒有月光,難道明月在我的家鄉?想要在海天之處尋月,在五更的夢里飛渡了重洋!月亮,它到底藏在了哪里?而對于家鄉的思念,不比月兒少。異鄉佳節,少了的,不僅僅是月光。 當然,對于好飲之人來說,一杯美酒,是任何節日都不能缺少的。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宋·蘇軾《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元宵自然是要好好歡鬧的,何況訴訟少,公事清閑呢。萬家百姓游樂,登上觀賞風景的春臺,整座城市都像是美麗繁華的仙島,連神仙都醉了。請客的朋友不似高陽君的傲慢無禮,席間熱情平和地陪著客人說笑飲酒。主人豪爽,客人亦多情,其中有一個人為了不拂盛情,醉倒在地也滿不在乎了。真是賓客盡歡啊。 元宵之時,也有祭神的習俗,不讓神仙落個寂寞。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唐·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正月十五的夜晚,京城自然是一派繁華盛景。詩人聽說那里有燈會,卻無法去看。他想象著,燈會一定非常鬧熱,如往年一般。皎潔的月光和五彩的燈光照耀著京城,車水馬龍的街道分外擁擠。詩人雖然悠閑無事,卻不得一見。只能羞愧地跟隨著鄉下的村民,一起去祭祀紫姑神。也算是聊勝于無吧。 對于農人來說,和過節一樣重要的,還是農事。 巴人最重上元時,老稚相攜看點詩。 行藥歸來天向曉,道傍聞得喚蠶絲。 巴地的農人最看重上元節,老少相扶著出游,天將明時才歸來,路上還有人說著養蠶的事。元宵節對他們來說,是暫時的放松和玩樂,而生活才是更長遠的。 正月元宵,雖然大地春回,但也常有倒春寒。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笙,卻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宋·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杭州城的元宵之夜,燈火輝煌,明月如霜,照得人宛在畫中。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馬而去。而如今,身在寂寞的山城,人也老了。打著鼓,吹著簫,隨著人們進入農桑社。燈火稀少,霜露欲下,陰沉的烏云籠罩著大地,是要下雪了預兆。這個元宵節,和以前的不同。并不 是沒有彩燈,也不是不熱鬧,而是詩人的心境不同了。 元宵節,多是聚集玩樂,卻也有人心生感慨。 不因燈火有元宵,強把時光慰寂寥。 十四年來無此興,三更踏月過河橋。 ——宋·連文鳳《已丑元宵》 元宵的燈火,照亮了黑夜,也溫暖了時光。十四年了,詩人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雅興,三更時分,踏著月色過河橋。人生是孤獨的,然而月色與燈光,可以給人些許慰藉吧。敞開了心懷,放下了執念,笑對來往,有什么大不了? 元宵節多歡鬧,而青年男女約會,亦是少不了的。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吹拂,好像一夜之間開滿了繁花。煙花散落如雨,滿目華彩。裝飾豪華的馬車留下一路的香氣。悠揚的鳳簫聲四處飄蕩,玉壺般的明月流轉著光華,漸漸西斜。一夜的魚龍彩燈帶著人們的歡笑。美人的頭上插滿了飾物,笑語盈盈地經過,暗香漂浮不盡。我在人群里苦苦地尋找著意中人,卻沒有結果。偶然一回頭,卻看她正在那燈火昏暗的地方,不由得喜出望外。 元宵節,無論如何,一碗湯圓是少不了的。湯圓,又叫元宵。把元宵吃下去,也就更加圓滿了。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清·符曾《上元竹枝詞》 桂花餡料里裹上核桃仁,用井水淘凈潔白如珠的糯米。聽說馬家的滴粉湯圓很不錯,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里賣起元宵。一碗元宵下去,又甜又暖,真是錦上添花了。 趁著元宵節,好好地熱鬧一回,無論多大年紀,都像個孩子一樣。春天,就真的回來了。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愿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關于元宵節和春節的故事_關于元宵節和春節傳統小故事 關于元宵節的故事有哪些_元宵節的傳說故事簡短 有關元宵節的故事簡短_關于元宵節的傳說故事簡短 元宵節的來歷和傳說是什么 瀏覽更多關于元宵節的文章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