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描寫森林的詩句(描寫森林的詩句經典)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5 | |||||
描寫森林的詩句(描寫森林的詩句經典)一年時光,到了八月,便是人間最急切的轉折,炎暑轉立秋,隨后就是“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宋人無名氏顯然是感知到了即將而至的變化,欣然留下一詞《臨江仙·壽何察推。六月廿一》: 六月翠蓂飛六莢,流空大火將西。 當年名世間生時。似光風霽月,神爽更精奇。 三十成名登上第,芙蓉照水真犀。 難淹逸步造丹墀。經綸須大手,談笑入黃扉。 《詩經·國風·豳風》中有語“七月流火”,八月下旬,也就是農歷七月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大火星即熒惑星逐漸從西方落下,也就意味著暑退將寒了。此時,風光霽月、神清氣爽,正逢三十成名登第,可謂是人生得意時,兼得天時地利。 然而,溫度的急轉而下,總會帶來心頭無法排遣的“悲秋”情緒。 雖然,還沒有到《楚辭·九辨》中所說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但也有了鄭振鐸所寫的《山中雜記·蟬與紡織娘》中的“那末你的感觸將更深了,那也許就是所謂悲秋”的味道了。 八月耐看的景致,有突然就變得有厚度有造型的云,往往帶著陰沉和陽光的金邊,在東南季風的吹拂下,快速地變幻和移動,帶走了現實生活著的人們,關于“詩與遠方”的旖旎遐思。 一直醉心于埋頭趕路的人,也會停下匆匆而急速的腳步,看看云,看看你,也看看恍然間不知道身在何處的自己…… 于是,以往那些被忽視的,突然就變得鮮活起來,路邊的一樹樹木芙蓉花開正好,在不乏力度的初秋的風中,燁燁生輝。 比如,我眼前的,正是南京并不十分顯山露水的天隆寺,隱藏在鬧市的偏安一隅,周圍的林木森森、禪意綿綿。每當風吹過,葉浪卷積著馨香,一層一層地蕩漾到那黃色琉璃瓦筑造的所在,分明就是宋代徐網在《白龍寺》中寫下的舊時風物: 萬木梢頭見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潛。 深林六月風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龕。 天旱蛟龍藏窟宅,水枯魚鱉露須髯。 我來赤日祈甘雨,臥聽蕭蕭瀉屋檐。 特別偏愛這句“深林六月風敲竹 ”,但凡是涉及到古詩中的月份,總得換算一下,古人的農歷六月,可不就是我們今天的陽歷八月嘛。所謂“六月云初”,可不是美不勝收。 八月的風,不知起于何方,但知經過了眼前的深林,搖曳著枝頭朵朵怒放的木芙蓉,忽而就敲打在身邊的竹葉上,颯颯地發出初秋的輕吟。于是,林間追風的八月,就變得浪漫而唯美起來,先于知秋的第一片落葉,撥動了我們的心弦。 無論是鮑鯨鯨的小說《等風來》,還是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起風了》,在意的都不是什么驚心動魄的故事,而是講了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講的心境。 當微風吹拂而過,我們甘之若飴的舒適感,是來源于忙忙碌碌、不知所蹤的迷茫中的一絲喘息。不論,我們正在經歷著怎樣的人生,這一刻,眾人平等,生活的苦難掙扎不曾放過任何人,同樣,它平和而又治愈的一面,也不曾將誰遺忘。 南宋的“東塘居士”袁說友也曾懷念過八月的風,他的一首《扇畫雪景》這樣說: 杖屨祁寒里,林巒幻景同。 生綃明月影,淡墨老霜叢。 點染三冬雪,招邀六月風。 呼童小揮手,殘吹襲簾櫳。 扇子上明明畫的是三九寒天的雪景,卻用來招搖邀約八月的風,溫熱的熏熏然中帶著對涼意的感知,倒是把扇子的使命感說得盎然有趣。 古時候的八月天,依然是炎暑的天下,宋代的歐陽修就曾在《漁家傲》中留下了這樣的盛夏印象: 六月炎蒸何太盛。海榴灼灼紅相映。 天外奇峰千掌回。風影定。漢宮圓扇初成詠。 珠箔初褰深院靜。絳綃衣窄冰膚瑩。 睡起日高堆酒興。厭厭病。宿酲和夢何時醒。 一時間,即使暑期炎蒸太盛,但灼灼其華的紅石榴、漢姬們執手把玩的團團圓扇,也足以抵消了。到底是八月的風,溫柔中亦帶著力量和威儀,所以,宋代的無名氏才會吟誦出如此的《臨江仙》: 六月炎天收火傘,南薰洗盡煩蒸。 堯蓂七莢又爭青。問知陳仲舉,元是此時生。 別駕功名清暇日,題興尚帶屏星。 黑頭非晚到公卿。且傾浮蟻酒,來聽祝龜齡。 八月的南風啊,收掉了火傘籠罩,洗盡了夏日煩蒸。無論是之前提到的六莢還是此間的七莢,雖不知道到底是何豆角之莢,但都是豐收之意。閑暇之時,倒一杯浮蟻酒,聽著小曲兒,對飲或者獨酌,都是雅興正濃。 許是,唐宋時,人世間還沒有“溫室效應”,城市里也還沒有“熱島效應”,所以,八月的風到底是越吹越寒涼了。 杜甫先生這一座西南臺始終念念不忘,“前游所未至者,故重游而記其勝”,因而寫下《渼陂西南臺》,其中有這么幾句: 高臺面蒼陂,六月風日冷。 蒹葭離披去,天水相與永。” 臺高水闊,故覺風日生涼,當然,也是因為八月的風本身就帶著秋涼;臺曠無翳,故見天水相連,《詩經》中的“蒹葭蒼蒼”以及那句千古震撼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撲面而來。 感覺到八月風寒的,顯然大有人在,白居易在《題噴玉泉》的時候,被“泉噴聲如玉,潭澄色似空”所吸引,不禁心生向往,也許是離得太近,被噴濺了些許,對于這份令人舒爽的涼意,他就聯想到了“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風”。 同樣是詠泉的,南宋洪咨夔的才藝自負、為人耿直也盡顯詩中,《丁東泉》連帶八月的風都帶了金戈之音: 渴烏滴盡三更雨,鐵鳳敲寒六月風。 湯餅困來茶未熟,為師搖夢作丁東。 丁東,也即“叮咚”,這個鐵鳳敲的哪里的是風啊,簡直是冰啊。 難怪,汪杜也說“湖南清絕地,長夏想為情。六月風日冷,炎天冰雪生。”《集杜工部句詠寒亭》;楊蟠在《長橋》中也云“皎皎冰壺里,天寒六月風”。 除了寒意,八月風還很大,宋代的王禹偁詩云: 鵬掀六月風,豹蔚七日霧。 曾鞏的《余杭久旱趙悅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就更有意思: 旌旗東下路塵開,六月風云席上回。 正恐一方人暍死,直將霖雨過江來。 原來,久旱逢甘霖,還有這樣的前奏,八月風云帶著氣勢洶洶的云雨來了,旌旗獵獵、飛沙走石、來回掃蕩……簡直要將一方人喝(嚇)死!突然就讀地人嗤嗤地笑了起來,以方言入詩,如此生動和親近。 大自然的任何一物一景一變化,于人而言,都是天賦。 且讓這八月的風,帶著林間的回蕩,成為耳邊心動的風吟,或輕、或大、或暖、或涼、或古典、或夢幻……我們,一起去吹吹風,或者奔跑著去追風!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