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關于三峽的古詩名句(三峽的千古名句分享)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6 | |||||
關于三峽的古詩名句(三峽的千古名句分享)自古以來,長江三峽段下行湍急,唐代詩人李白曾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的千古名句。而另一位詩人的詩作《三峽》也千古流傳,他的《水經注》更被三峽大壩設計師推崇但,他就是酈道元。酈道元的三峽也表明三峽歷來是水力發電的極佳地理位置。 [ 南北朝 ]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 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 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 有時朝發白帝, 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酈道元(約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范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 酈道元年少時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后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 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煞Q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位于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干流上。大壩位于宜昌市上游不遠處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1992年4月3日,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以1767票贊同、171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對或者棄權的結果,通過了《長江三峽工程決議案》,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 《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著。舊傳為西漢桑欽所作。經清代學者考證,大概是三國時人所作。原書列舉大小河道137條,內容非常簡略。酈道元就力之所及,搜集了有關水道的記載和他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水經》所注,對《水經》中的記載以詳細闡明并大為擴充,介紹了1252條河流。注中除記載水道變遷沿革外,還記敘了兩岸的山陵城邑、風土人情、珍物異事。凡北魏以上的掌故、舊聞都可以得到考證。單以兵要地理資料一項而言,全注記載的從古以來的大小戰役不下300次,許多戰例都生動地說明了熟諳地理,利用地形,爭奪橋梁、險道、倉儲的重要性。《水經注》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水經注》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其內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個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從河流的發源到入海,舉凡干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經的伏流、瀑布、急流、灘瀨、湖泊等等都廣泛搜羅,詳細記載。所記湖泊、沼澤500余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余處,瀑布60多處。所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余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余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端涀ⅰ烦蔀橹袊麑<冶刈x書,更被三峽大壩的總設計師鄭守仁奉為經典。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